利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实现历史性跨越
女皇故里,千年利州。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元市利州区委、区政府以“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的铮铮誓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精神,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历史性跨越,开启了向着更高目标进发的新征程。
5年光阴,1800多天风雨兼程,利州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带领55万利州儿女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攻坚克难,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将脱贫攻坚战果书写在利州大地上。
砥砺前行,争创先锋。2018年8月,省政府批准利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2019年,利州区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20年,高质量接受全省脱贫攻坚调查和成效考核。先后6次承接全省脱贫攻坚现场会的召开,贫困对象精准识别“五步两公示一公告”方法、“产权扶贫”“两扶一树”等多项工作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办,省委、省政府批示推广,“六个一”帮扶工作连续3年考核进入全省“好”等次。特别是在贫困识别、长效扶持、动态管理、后续服务、稳固提高等方面,探索总结出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实现了利州全面小康进程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跨越。
2016年到2020年,是集中攻坚的5年:利州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38.6亿元,增长64.1%;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4亿元,增长36.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67元,增长60.9%。
□广元市利州区委区政府
“四强化四抓实” 筑牢稳定增收根基
“四个”强化,确保工作责任落实。一是建强组织体系,利州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牵头抓总,6个协调小组和17个行业扶贫指挥部分线作战,区四大班子36名成员牵头负责54个贫困村和所有非贫困村的脱贫工作,102个帮扶单位,164名第一书记、164个驻村工作队、2800余名帮扶干部全员参战。二是强化工作落实,建立区级脱贫攻坚项目库和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平台,把工作落实到项目和资金上。每月召开 1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专题研究安排部署工作,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大比武,开展春夏秋冬“四场战役”全面落实工作。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全面落实超常推进脱贫攻坚36条措施和关心爱护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0条措施,严格实行“三个一律”负面约束制度,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纪律年”“作风纪律保障年”活动,奖惩分明、科学考核。累计表彰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51个、先进个人348人,提拔第一书记33人、驻村工作队员29名。四是强化风险化解,充分运用好“243”监测机制,累计对78户返贫致贫风险监测户逐一落实阻击措施,切实保障“两不愁、三保障”稳定达标。
筑牢“四个抓实”,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一是抓实产业扶贫,全面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村特色产业园128个、贫困户自强产业园1.5万个,发展特色扶贫产业1.6万亩;健全带贫机制,建成白朝、龙潭片区扶贫产业发展带,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58家,带动1.5万贫困群众增收致富。二是抓实就业扶贫,持续开展“百企进百村”和“三送一招”等活动,因户所需开展各类技能培训7629人次,举办现场招聘会66场、送岗进村入户670余次、开发公益性岗位449个、培育农村劳务经纪人189名,建立就业扶贫车间(基地)139个,全区8061名贫困劳动力人均实现稳定就业。三是抓实消费扶贫,建成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乡镇电商配送服务站点9个、村级服务站点50个,培育电子商务企业160余家,培育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家、企业2家,改建农贸市场及专业市场6个,实现销售扶贫产品2.2亿元。四是抓实集体经济,探索“四模式+五业态”的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建立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产业发展贷款风险补偿金,全力支持集体经济,累计建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76个,清理资产总额18.89亿元、土地资源性资产30.34万亩,实现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总收入达到2545.4万元,其中54个贫困村收入396.5万元,成员人均分红76.4元。
“三整合三提升” 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
形成资金投入合力。一是整合财政投入,累计投入财政扶贫资金52.9亿元,实施到村项目2887个,贫困户生活用电全面达标,实现通村通组公路硬化率、行政村4G手机网络通达率均达到100%。二是整合金融资本,创新“扶贫再贷款+扶贫小额信贷+政担银企户”模式,累计为2765名贫困人口贷款10497.92万元、99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6568万元。三是整合社会资金,4个定点帮扶利州区的省级单位直接投入帮扶资金2470.64万元,892名爱心人士、697个民营企业、597个社会组织投入资金8882万元,三项资金整合投入,有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注重“三个提升”,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一是提升贫困户素质能力,培育家庭能人174名、新型职业农民280名。二是提升贫困户参与度,组织贫困群众参与扶贫项目实施和监督,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三是提升贫困户的文明素质,大力开展“两扶一树”和“四讲一做”活动,组建14支宣讲队伍到村到户宣传政策、宣讲先进典型,积极推动“文明家庭”星级评定,进一步激发群众自力更生、奋进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五个保障”全面惠及民生福祉
一是强化义务教育保障。共改造15所乡镇中心校、14所农村薄弱学校,辖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档立卡学生实现“九免一补”,所有特困学生实现全面资助。3.8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零辍学、失学,坚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二是强化基本医疗保障。5年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新建或改扩建标准化村卫生室150个,推动3家乡镇卫生院建成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村卫生室和村医配备实现全覆盖,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个人住院支付占比严格控制在10%以内,有效防止贫困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强化住房安全保障。改造危房3972万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7个,搬迁1398户4827人,入住率达100%,实现贫困户户户住上安全房子,实现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快融入、能致富”。
四是强化饮水安全保障。5年来,全区新建各类供水工程315处,巩固提升工程437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达标率100%,集中供水率95.8%,自来水普及率95.2%。
五是强化兜底保障。坚持开展“三项行动”、健全“三项机制”、织牢“四张网”,年均代缴贫困人口养老保险883.39万元,发放11万人的农村低保资金1.15亿元,发放6600人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1778.14万元、护理补贴1245.45万元。
全区脱贫成效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奠定了利州乡村全面振兴的坚实基础。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从“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到“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冲锋号角再次吹响。利州区将不断抬高标杆、自我加压,着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脱贫攻坚的后续“接力赛”中跑出创新发展的“加速度”,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利州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