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百零八》有多真?妇幼保健院科长当“医学顾问”,“退休”除颤仪进京补拍
川观新闻记者 余如波
汶川地震后,时任什邡市妇幼保健院预防保健科科长、现保健部部长翟秋榕负责文书、宣传工作,每天向上级部门报送信息,还用手机、相机拍了不少照片。2017年9月,电影《一百零八》正式启动筹备,她便成为剧组联络人。
不少婴儿在电影中担任群众演员
翟秋榕将手上的文字、图片等资料整理后,毫无保留地发给了剧组。不过她明白,这只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电影拍摄还需要更多元、更丰富的素材。于是她又建了一个微信群,将亲历的医生、护士、工作人员等拉进去,还联系“罗汉娃”的家长,向剧组介绍地震时的情况,尤其是“特别的、印象深的、让人感动的”。
电影拍摄现场
翟秋榕说,地震当天上午10点,妇幼保健院为一名体重90公斤的孕妇做了剖宫产手术;地震发生后,4名女性医护人员将她抬上担架,冒着危险及时转移到楼下。此外,当年8月7日,妇幼保健院从罗汉寺转移到板房医院,第二天恰逢北京奥运会开幕,不少孕产妇、家属和新生儿,也在板房医院收看了开幕式盛况。
这些真实事件,都成为电影情节的“原型”,进入了最终的成片。
在翟秋榕看来,《一百零八》对历史场景的还原,已经到了精益求精的地步,电影中出现的救护车、医疗器械、推车、担架、拐杖等,一定要用符合当时情况的“同款”。“比如妇幼保健院的病例夹,当年是灰色不锈钢材质,现在都是蓝色、粉色的。为了准确还原,我们最后在一些乡镇卫生院找到这种老式病例夹。”
用作电影道具的拐杖
用作电影道具的床头卡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当年的保健手册是16开小本,现在是A4纸大小、彩色;当年的B超袋是牛皮纸材质,现在已经变成塑料袋……为此,翟秋榕专门找到印刷厂,重新印刷了一批牛皮纸袋,尽管大部分观众可能注意不到。
2019年,剧组准备在北京补拍一场戏,然而,其中一台除颤仪却找不到同款,只好又求助于什邡。翟秋榕把照片发给兄弟医院,几经寻访,终于在另一家医院的库房中找到这台已经“退休”的仪器,寄往北京完成了拍摄工作。
寄往北京用于补拍的除颤仪
除了道具保障,还有10余名什邡专业医护人员担任《一百零八》演员,剧本创作过程中,对其中涉及医学专业的部分,妇幼保健院5名医护人员参与了审核。“主要看病名、人物对话、处置方式等是否合理、合规。”翟秋榕说,电影上映后,除普通观众外,还要面对众多医护人员,必须经受住他们的专业眼光审视。
剧组在什邡医护人员中选拔群众演员
(图片由什邡市妇幼保健院翟秋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