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趣说|嘉陵江畔那些消失的码头
码头变成了公园
张瀚誉 川观新闻记者 蒲南溪 整理
千百年来,尽管南充城邑数次迁移,但是始终沿江而筑。一代又一代南充人傍水而居,江边便形成一座座码头。嘉陵江南充城区段最初的码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直到1995年修建滨江大道,南充主城区内的码头才退出历史的舞台。
20世纪80年代嘉陵江畔中渡口江滩砂石码头
上世纪60年代,市民王华的家就是一艘搁浅在嘉陵江畔的一艘小船,全家五口人都挤在小小的船舱之中,在邬家巷码头上讨生活。过去嘉陵江上有双女石码头、上渡口码头、邬家巷码头、新码头、中渡口码头、靖江楼码头、小东街码头、大东街码头、大河坝码头等众多码头。王华的父亲是在码头上是从事货物搬运装卸的工人,每天便带着一根杠棒,两副绳索到码头上去等码头把头(类似于“包工头”)分派作业。那时,搬运装卸货物都以发竹片计数,搬一件发一竹片,完了数竹片计费,把头抽取头钱,一般有“四六”“三七”开的。
很多码头工人生活十分艰辛,每天晚上就睡在屋檐边、城墙边、码头边,因此码头工人又被称为“三边工人”。
南充最初的码头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汉代。古时候陆运不发达,人员、货物往来大都靠水运。最繁华的是双女石码头。当时的人们发现清泉山与乌龟山间的一条沟渠,通向嘉陵江。同时这里江滩长且宽,较城池的其他临江地段更便于人马行走与货物搬运,所以便这里建立码头,这是双女石码头最初的由来。特别是在隋朝前后,双女石附近的码头繁华程度更胜以往。那时,西南地区通往长安等地的主要通道就是嘉陵江水道,而双女石一带的码头位于水路交通重要位置,每天都有无数的船只在这里停靠、补给。一直到明朝初年,双女石的码头随着城区多次南迁才渐渐落寂了下来。
据《南充掌故》记载,双女石码头是木材专用码头,上渡口码头主要是运石料的码头,靖江楼码头主要装卸煤炭。当时,有一支“三八队”,多数为富顺籍妇女组成。这些妇女吃苦耐劳,人手一副箢篼,一根扁担,在这里挑煤。
另外,大东街、小东街,下渡口等码头,货物吞吐量小,主要为近郊乡镇运菜、运肥等专用。随着嘉陵江上桥梁的修建,特别是1995年南充城区开始修建滨江大道,主城区内的这些码头全部成为见证南充历史的城市记忆。如今的嘉陵江沿岸已经建成市民娱乐、散步的湿地公园。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