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办”强服务“五统一”兴产业 ,通江县绘就聚居点治理新画卷
杜文龙 邱凡峻 川观新闻记者 钟帆
“喔喔喔......”8月19日的清晨,几阵鸡鸣之后,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村聚居点在薄雾的浸润中慢慢醒来,村民离开依河而建的巴山新居,陆陆续续走进银耳产业园,在丰收的喜悦中开启忙碌的一天。
现在的聚居点产业兴、新居美、人气旺,几年前可不是这样的光景。作为2010年灾后重建的安置点,这里住着来自不同村组的58户196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务工,村民办事难、融合难、增收难现象愈加凸显。如何提升聚居点治理能效,释放治理红利,通江县陈河镇探索推行“三代办五统一”聚居点融合治理模式,全力谱写聚居点治理“后半篇”文章。
“三代办”强服务 精细治理聚民心
“家里除了我就剩71岁的老伴儿,既不懂政策腿脚又不便,前两年交医保、卖产品对我们来说真的是个难事。”通江县陈河镇陈家坝聚居点老人贾云全有点无奈地说。
群众的事就是最大的事。针对便民服务不够优化问题,陈家坝村党总支在聚居点建立了党小组,由党小组牵头探索建立“三代办”便民服务制度,进一步优化政事、民事和农事中的便民服务。
“我们在党小组选派2名无职党员作为民事代办员,采取‘定点代办、上门代办、应急代办’三种模式,对代写低保申请、代办医疗保险、代办小额贷款、代领种粮补助金等上百项服务事项提供无偿代办服务。”陈家坝村聚居点党小组长贾云全介绍。
便民服务不仅要有温度还要有力度。为了打开农产品销路。聚居点党小组组织了3名村里懂营销、会驾驶的年轻人作为购销代理员,配合党小组成员利用“三社融合”购销平台,及时通过线上、线下发布双向供需信息,提供统购农资、统销产品、代卖寄存、物资配送等服务。
“代办代销确实很方便,今年帮我们卖了5000多元的土鸡和银耳,现在我们的生活生产都没有了后顾之忧。”老人贾云全高兴地说。
“由党小组牵头推行民事代办、人房代巡、购销代理‘三代办’工作方法,让聚居点群众都来参与,各尽其才,充分发挥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共治共享。”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钟映梅说。
“五统一”兴产业 高效治理树信心
人气旺起来,腰包更要鼓起来。陈家坝村党总支紧紧依托“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的生态优势,探索建立“五统一”兴产业促振兴新模式,为村民打开致富大门。
“村党总支部牵头,按照‘银耳原乡小镇’和省级星级农业产业园区总规划,统一规划产业发展布局,有序招引裕德源、古林银耳、汇成科技等24家企业进驻园区。”陈家坝村党总支书记钟映梅介绍。
“2014年就搬进了聚居点,家里流转2亩土地获得租金1800元,加上园区的务工收入,一年要挣一万多元。”村民陈昌贵高兴地说。企业落户新村,最先受益的是村民。企业按照统一议定的价格租赁土地,优先使用本地闲散劳动力,聚居点村民就近务工的同时,还获得了土地转让费和务工费双重收入。
新村“搭舞台”,村民唱“大戏”。有自主创业的村民还可以按照统一产业规划布局,跟着企业学种银耳,村干部、科研人员会定期上门手把手指导种植。“我以前以种地为主,忙碌一年收入却很少,3年前他开始种植银耳,现在已经发展成了银耳大户,家里已经有了6个耳堂,年收入有七八万。”杨永力自豪地说。
通过抓好“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土地流转、统一市场价格、统一用工投劳、统一技术服务”,现在陈家坝村聚居点的村民户均年收入达三万元,日子越过越甜,圆了在青冈树上开出“幸福花”的梦想。
(图片由通江县委宣传部提供)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