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古柏树做“身份证”、景区里设消防队,梓潼县防火“处方”居然起于“三国时代”
彭彬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李睿
“火灾太可怕了!我学到了不能带打火机、火柴等东西去森林,回家后也要告诉爷爷奶奶,不要去森林里野炊、砍柴、烧荒。”近日,绵阳市梓潼县青龙小学学生黄雨果参加“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主题教育活动后有感而发。
图片由梓潼县委宣传部提供
该活动是梓潼县在森林防火中长期使用的“小处方”,活动的教育对象除了学生,还邀请所有学生家长共同参与,以火灾演练和宣讲等形式,通过影响每个学生,进而触动每个家庭,让森林防火意识深入人心。
据了解,梓潼全县共有林地面积92万亩,森林覆盖率43.88%,属于国家一级森林火险县。森林防火工作被摆在该县的重要位置,“让青山常在”的愿景在这里并不模糊——存在于“小手拉大手”森林防火主题教育这样对症下药的“处方”中,也体现在该县各森林防火点位一项项具体的做法上。
早在2012年起,绵阳市首支森林专职巡护大队和梓潼县首支重点林区护林队、绵阳市旅游景区首支专职消防队等5支队伍在该县七区山风景区陆续组建。同时,七区山风景区作为该县森林防火重点管制区和高火险区,通过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防火体系的建设和应用,近5年来,未发生一例森林火情火警。
为什么梓潼如此重视森林防火?这和梓潼2万多株古柏树有密切关系。作为翠云廊的起点,梓潼县七曲山风景区现存秦、汉、唐、宋各个历史时期种植的古柏2万余株,是目前我国现存面积最大的纯古柏林。相传三国时期张飞曾令士兵及百姓沿驿道两旁栽植柏树,并严加保护。在古代,每位县令上任要清点古柏数量,离任也要清点古柏数量,不能损毁。如今,被列入四川省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区的七曲山古柏林区,除专职工作人员日常巡护外,古柏林内还安装了“天眼”——电子巡逻系统,确保千年古柏保护不留“死角”。 梓潼县也对全县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普查,并对区域内古树名木办理了“身份证”,统一挂牌,并附有二维码,建立了全县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和动态监测体系。
如今,从重点区域的科学管控到深入学校、乡村的学习教育,梓潼县的森林防火工作逐渐走向常态化、全民化,人人都是主角。该县认准方向,一抓到底,将森林防灭火工作纳入全县综合目标绩效考核范畴,实行“上不封顶”的扣分考核。建立健全责任体系,县、镇(乡)、村三级共梳理责任清单1787条、签订责任和任务承诺书1787份,真抓实干下,“处方”的成效渐显——梓潼县连续47年无较大及以上森林火灾发生,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森林防火先进单位”“四川省森林防火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