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要论摘登 >

抗震救灾精神·四川印记⑥丨昔日重灾区,今天“打卡地”,一路感恩奋进,新北川群众生活越过越好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1-11-09 15:46:31

川观新闻记者 祖明远 绵阳观察 付江

11月2日,川观新闻记者走进北川新生广场静思园,这里被已成为新县城的“打卡地”,金黄的银杏叶,给这座新城市带了一抹秋天的韵味。三五好友相聚在此,举起相机,定格下秋日之美。围坐在一起晒太阳的老人、嬉笑玩耍的孩子让新生广场显得生机勃勃,不远处的巴拿恰商业步行街上,售卖各种特产的店铺里游人如织。

今日新北川县城,图片由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提供

“快到羌历年了,城里也热闹起来了。”坐在街边的叶华英与好友分享着喜悦,再过几天,她就要在这里迎来入住新县城的第十个羌历年了。2011年,她与家人一同入住北川新县城,开启了新的生活。地震之后,她没有选择离开北川,而是继续在这片土地上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看着北川县城变化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她也很是欣慰。

时光如梭,这座城市已经11岁了。在“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北川羌族自治县老县城被摧毁,已不适合在原址重建。地震后,国务院批准,北川县城异地选址重建。2008年10月、11月,四川省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相继通过该方案。12月,新县城驻地命名为永昌镇,寓意“永远昌盛”。

作为“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北川新县城的建设牵动着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新县城建设动员范围之广、投入力量之大,世所罕见。空前的建设规模和成效,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巨大优势。

为了从起点上打好“基础”,先后有6名院士、6名全国建筑大师,以及一部分羌族历史文化和羌族建筑专家参与到设计中。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和顶尖规划设计专家,广泛征集和吸纳专家和群众意见,使新县城一开始就在科学建设的轨道上起步,做到了不留败笔、少留遗憾。4个指挥部协调配合、协同共进、高效运作,保障了新县城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也让指挥部机制为城市规划建设提供了新的范本。

2009年6月,新县城建设全面开工,一幢幢新楼拔地而起。经过山东援建者们3年的艰苦建设,新县城有了城市的模样。2010年12月底,老县城建成区受灾群众首批入驻新县城,人们在这里开始了新生活。

城里的建筑都颇具羌族风貌,绿化覆盖率达到46%,人们出行以步行、慢行为主。在这种城市中行走犹如在逛一座大型的公园,新北川人一路感恩奋进,生活越过越好。每到傍晚时分,广场上还有当地居民聚在一起伴着羌族音乐,跳起锅庄舞,热闹非凡。

如今的北川新县城已经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域,每到节假日都会成为许多外地游客的“打卡地”。而那段同甘共苦、同生共死的经历,让北川人民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团结互助、无私奉献的人间大爱。从抗震救灾精神中升华出来的感恩文化也成为北川人宝贵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力量。

标签: 抗震救灾 越过 生活 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