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晚熟“独一份”到布局产业带,攀枝花盐边县金河村靠芒果成了“亿元村”
梁波 川观新闻记者 唐子晴
11月16日,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村种植大户李茂盛的果园和家中院坝一片热闹:一位客商进村,要发20000斤芒果到北京,乡亲们都赶来帮忙采摘、分拣订单。“现如今种植技术成熟,我家的芒果到明年1月上旬还可以采摘。”李茂盛举着芒果咧嘴笑道。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布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及2021年全国特色产业十亿元镇亿元村名单,攀枝花市盐边县桐子林镇金河社区获评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0年,该村芒果产量5.8万吨,产值达4.9亿元。
走进金河村,漫山遍野的芒果树勾住来客的眼。21年前,金河村种下这些“金果果”,一路见证两代芒果种植人的耕耘。
第一代种植人,以原纳尔河村支部书记、退役军人冯国顺为代表。从“挖一个芒果窝子奖励一元钱”,到“芒果销售产值在50万元以上的种植户,村两委把联户路修到家门口作为奖励”,种植规模不断发展,原纳尔河村、原金河村从零星的100余亩迅速发展起5万余亩芒果的种植规模,村里的全部承包地以及四边地、坡地都种上了芒果。
通村公路、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纷纷落地,金河村走上了靠着芒果产业富起来的道路。
“村民们对党组织有了信任,入党申请书一封封递到村支部。”今年68岁的冯国顺回忆,芒果大发展的那几年,新媳妇们踏进“光棍村”,大量在外务工的青壮劳力也返乡发展。
但很快,种芒果的“红利”吃到了瓶颈处。由于土地资源有限,芒果产业规模触到“天花板”,仅有2至3个月销售期且品种单一的晚熟芒果,在越来越丰富的攀枝花芒果市场中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随着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换届选举,金河村产业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芒果种植的第二代的手中。怎样让金河村依靠芒果产业强起来,成了新一代金河芒果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王东 摄
“拉长芒果生长期、销售期。把种植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全村党员一拍即合。通过微信群,定期请党员户、示范户分享经验,共享控花技术,并推广锐华农业公司芒果新品种嫁接,在海拔1200米的河口组,1300米至1400米的双箐组、纳尔河组,1400米至1700米的磨刀坪组,梯次布局早、中、晚芒果产业带,形成每年6月到次年1月均有新鲜芒果采摘、销售的产业链。
种植有了新规划,产业也有新气象。今年,围绕“攀果”品牌建设,金河村村集体经济将在年底与原纳尔河老村部的一家企业合作,建设一个占地50亩的芒果分拣中心,与位于红格镇益民村的锐华农业公司气调库、踏鲊村的田野公司深加工园合作,加快产业联动,“以后,我们金河的芒果一定要卖到10元一斤。”金河村党委书记冯正伟信心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