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要论摘登 >

吹空调睡地暖,享受自动化喂食 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在九龙落地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1-12-17 12:25:35

川观新闻记者 兰珍

12月16日,甘孜州九龙县三岩龙乡柏林村,48岁的王洛呷正在猪场内仔细地喷洒消毒液,之后,又挨个检查每头猪的身体情况,看看耳标是否蹭掉、蹄脚有无异样……王洛呷在天禾畜牧养猪场工作已有半年,主要负责2个场房近1000头成猪,每天工作内容包括打扫卫生、消毒、照顾成猪健康。

“到养猪场工作,我犹豫过,想着每天和猪打交道肯定又累又脏,而且给我安排了近千头猪,我怎么做得完!”谈及养猪的工作,王洛呷打开话匣子,脸上堆着笑意,“没想到实际工作并不费劲儿,这里的猪住二楼,吹空调睡地暖,享受自动化喂食,全都依赖现代化的‘机器帮手’。”

料塔

传统养殖业注入现代化新鲜血液

生猪产业是九龙县支柱性产业之一,全县存栏生猪有33000余头、产量2672吨、产值8000万元。目前,九龙特色品种藏香猪、黑山猪多采用散养、放养的传统模式,规模、产量、生长周期等受限。

“去年生猪市场价格上涨,国家大力倡导生猪养殖,结合政策、市场等因素,于是我谋生了建设现代化养殖场的念头。九龙县委政府大力支持,随后在三岩龙乡选址开始现代化生猪养殖。”天禾畜牧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忠林介绍,现代化养殖场不同于本地传统养殖,体现在规模和饲养模式上。

天禾畜牧于去年4月开始投资建设,目前有8栋场房,每栋场房120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现存栏1500多头生猪。

王洛呷正在猪场内检查每一头猪的身体情况

该公司作为九龙县目前最大的繁育养殖一体的生猪养殖场,一方面,以销售小猪仔为经营收入之一,共养殖母猪180头,每头母猪平均每年产仔2至3胎,每胎产仔10头以上,随着养殖规模扩大,猪仔主要用于满足周边乡镇及冕宁县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成猪市场也是主攻对象。结合九龙气候,一头猪的养殖周期为6个月,250斤左右可出栏。陈忠林预计,今年底可以出栏生猪1000头。

根据规划,该养殖场将完成10栋场房,每栋场房最高能养殖1800头猪。按计划分步走,明年3月养殖规模4000头,明年10月养殖规模达8000头,后年底养殖规模将达到饱和,总共是2万头生猪。

“一期工程完结后,预计将继续投入3000万元进行二期规划。届时,养殖规模将达到5万头。”陈忠林表示。

正在修建的场房

现代化饲养模式上,则是投入大量机械辅助,尽最大可能解放人力,也就是王洛呷口中赞赏的“机器帮手”。

“2个猪场的料塔和料线管道以及水碗装置已铺设完成,1000头猪只需一个开关,可同时吃饭喝水。”王洛呷将喂食开关打开,盛装20吨饲料的料塔自动将猪食输送到猪场内28个猪圈,再细分到每个猪槽。喂水也是自动化感应。生猪将嘴凑到水碗装置上,供水自动流出,全程无需人工操作。

除此之外,生猪养殖废气废物废料最怕对当地环境造成污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养猪场建造了一个规模45米×18米×5米的化粪池,以及自动化的猪粪便收纳和处理装置。平时生猪在场房内二楼生活,粪便会通过缝隙自动掉入一楼处理通道。只要启动自动化的机械刮粪板,可以将粪便统一归整到化粪池中,完全解放人力。化粪池处理之后,将合规的肥料水通过建设好的管道,输送到村内农田里,以生物肥形式滋养土地,实现一举多得。

家门口打工“打开”多赢局面

49岁的夏全是本村人,在此之前他一直在家以养牦牛为生,“在天禾养猪场工作了一年,目前已经熟练掌握采精、配种、生产照料等技术活,现在我每月到手工资8000元,是以前收入的好几倍。”

天禾猪场建设不仅为九龙县生猪养殖带入新模式和新技术,同时也为周边群众带来新增收渠道。

“自动养猪场开建,周边劳动力选择就近务工,已支付建设务工费800多万元。随着建设规模扩大,此类支出还在持续中。”陈忠林介绍,除了建设用工,养猪场固定用工还有6个人,包括厂长每月工资8000元,工人工资每月5000元。“生猪规模达到2万头后,还需在本村再聘24人。”

除了务工收入,柏林村集体以合作的形式入股天禾养猪场。

早前,九龙县乡村振兴局拨付200万元产业资金到柏林村,县农牧农村和科技局拨付40万元资金,全村将240万元全部入股到天禾养猪场,并与公司达成协议,规定该公司每年将利润的5%—10%返还于村集体用于分红。

“以前村民种植玉米,只有种植收入。现在村民不光能得到土地流转费,还可以有集体分红,今年年底即可实现。”三岩龙乡党委书记苏开春计算一下,按照每亩1000元土地流转费,养猪场向13户村民共流转了40亩土地,每年将支付村民流转费4万元。“群众增收致富,猪场盈利分红,带动周边更多的村民养猪的信心更足,‘创园区、促产业、带经济、提收入’的号角已经吹响了。”

视频剪辑 张莹

标签: 生猪 养殖场 地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