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走进宜宾:探寻“长江首城”历史文化的远与近
川观新闻记者 宁宁 摄影报道
李庄古镇、东楼、宜宾市博物院、五粮液明代酒窖、冠英古街……12月18-19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五省市党委网信办和新华网共同主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走进“长江首城”宜宾,从白天到黑夜,由远及近,用步履丈量城市,探寻长江源头厚重的文化历史,感受现代发展跳动的脉搏。
冠英古街
远:寻找厚重历史文化的印迹
“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补给。”一封十六字电文从李庄镇发出,时间倒回至1940年。
“电文发出后,李庄迎来了从昆明等地迁徙来的近10家教育科研学术单位的学者、师生及家属共1.2万多人,并在这个长江之畔的小镇停留6年之久。”讲解员李婷介绍,在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李庄,这个地图上连名字都找不到的小镇,为中国一大批文化精英安放下了一张“宁静的书桌”。
李庄古镇
跟随她走进简陋的教室、窄小的卧室、后院的菜地,现场还原出的场景,无不显示出当时的条件非常艰苦。
“当时的李庄物质虽然匮乏,但教育水平很高,人们学习、生活的态度十分乐观,积极向上。”她介绍,李济、傅斯年、陶孟和、吴定良、董作宾、梁思成、林徽因等都在此停留,并完成了《中国建筑史》《麽些象形文字字典》《殷历谱》等众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术专著。在此工作生活过的大师学者后来成为两院院士的就有43人,李庄因此获得了‘大师学者第二故乡’的美誉,也与重庆、成都、昆明并列为‘四大抗战文化中心’。
李庄古镇
时钟再往后拨,让记者感受深刻的同样是乐观。十多公里外的宜宾市博物院展馆内,一排排笑眼弯弯、嘴角上扬的陶俑栩栩如生,灵动传神。
“这些陶俑出现在汉代,面带笑容,精神盎然,显示出当时的宜宾人生活富足、怡然自得的状态。”讲解员介绍,该博物院共设《我住长江头》、《四季乡愁》和《酒都酒风》三个基本陈列,展示着宜宾悠久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特色民俗以及4000多年的酿酒史和今日酒业的辉煌。
宜宾市博物院
留住宜宾人的脚步、唤起宜宾人的乡愁的同时,博物院的影响力也在不断向外扩散。“截至今年12月,我们总共接待了18万参观人次,其中有20%以上为外地游客。”院长黄乐生表示,为进一步扩大长江源头的历史文化影响力,下一步在保留常设展览的同时,将原创或引进包括明清书画展在内的临时展览,为博物院注入新的活力,辐射更多的地区,吸引更多的游客。
近:触摸城市跳动发展的脉搏
夜幕降临,从李庄顺江而上,行至大溪口附近,夺目亮眼的宜宾东楼突然“蹦”了出来。一同“跳”出来的,还有以其为背景、身着汉服的游客们,拍照留影,络绎不绝。“这是一处本地和外地游客都必来的打卡地。”
据介绍,宜宾东楼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因位于长江之首,也称“万里长江第一楼”。1949年春,东楼因火被毁。2018年,宜宾市政府决定迁址重建东楼于主城之东大溪口,历时近3年完工。
东楼
老楼换新装,东楼于2019年6月开工重建,整个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建筑高度50米,是一座7层的仿唐建筑。“目前已完成全部迁移重建工作,将择期对外开放。”宜宾市叙州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东楼建筑呈唐代风格,雄浑大气,壮丽辉煌,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同时规划文化游览区、山水人文区、林下休闲区、绿化背景区等功能分区,项目建成后将极大地增强城市的历史厚重感,并为宜宾旅游发展增添新的亮点。
行船继续往上,岷江、金沙江、长江三江汇合处,五光十色,热闹喧嚣。“咔咔咔……”连片的民居院落间,游客如织,烟火气流动,三江畔的冠英古街越夜越新鲜。
宜宾市文旅产业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宜宾打造的首个古街景区,冠英古街始建于清代,建成于民国,2010年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历史文化街区,成为继李庄、东楼后又一重要的城市文化名片,定位为老城市底片、新宜宾会客厅,集餐饮、休闲、文创、旅游为一体。
“冠英古街共三期,眼下即将全面呈现一期项目,包括19座修缮完毕的老院子,复建的夹镜楼以及新建的古风建筑。”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三期项目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以川南民居为特色风格的连片院落,以三江文脉、宜宾民俗为文化内涵,打造成宜宾首个院落式都市文旅商业街区,开启老城文商新风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