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成都全会精神丨“五个走在前列” 成都用这些举措让干部敢于开拓创造
川观新闻记者 程文雯 文/图
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进一步激励全市广大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担负时代使命在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的意见》。12月29日,解读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徐云着重解读了《意见》内容,同时,成都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小平还专门介绍了成都市党史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五个走在前列
塑造敢于开拓、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
“市委针对当前成都干部中存在的实践本领、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突出把干部队伍建设与现代产业发展、超大城市治理、民生福祉改善等紧密关联,鲜明提出‘五个走在前列’,着力塑造敢于开拓、富于创造、勇于担当的干部队伍。”徐云在发布会上表示。
“五个走在前列”包含哪些内容?徐云一一解释。
在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上走在前列,重点是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始终把“两个确立”作为最深刻的政治信念,把“两个维护”作为最坚定的政治立场,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在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上走在前列,重点是通过提升干事创业的视野格局、发扬敢闯敢试的创新精神、涵养与时俱进的专业能力、弘扬唯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化解重大矛盾的能力水平。
在永葆初心、为民惠民上走在前列,重点是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教育医疗保障、老旧小区改造、交通拥堵治理、安全生产以及“一老一小”、特困群体帮扶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幸福成都更有质感、更有内涵、更有温度。
在高效协同、整体联动上走在前列,重点是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辩证关系,强化条块协同,形成政策有机衔接、组织协调会商、信息畅通共享的工作统筹格局;强化内外协同,构建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的区域共兴格局;强化多元协同,以“智慧蓉城”建设为依托,推动城市运行管理线上与线下一体联动、政府与社会高效协作,形成科学化、精细化、智慧化的社会治理格局。
在遵规守纪、严于律己上走在前列,重点是坚持严的主基调,加强监督管理,强化正风反腐,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切实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政商关系,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围绕怎么建设一支“五个走在前列”的干部队伍,《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六大机制”,即健全事业后继有人常态储备机制、健全适应超大城市治理需要的骨干队伍培养机制、健全以实绩为导向的差异化考核评价机制、健全传递组织温暖的关怀关爱机制、健全为担当者撑腰鼓劲的容错纠错机制、健全创先争优的正向激励机制。“激励干部担当作为的同时,必须强化组织担当的制度设计,旗帜鲜明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推动形成干部为事业担当,组织为干部担当的良好氛围。”徐云在发布会上说道。
深学深悟
带动全市90余万名党员和广大市民党史学习
今年,成都市委组织带动全市4.3万个基层党组织、90余万名党员和广大市民,深学深悟百年光辉党史和党的创新理论。
具体来看,成都全市上下深入开展专题学习和交流研讨,广泛开展读书分享、微党史课、知识竞赛、演讲比赛等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把党史学习纳入干部培训计划,集中轮训全市1.3万余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打造全国首创的学习强国“一街百站”学习矩阵,策划举办“中国共产党百年礼赞”等76个主题展陈,开展现场教学1万余场。同时,组建市委宣讲团、700余支基层宣讲队开展3轮次集中宣讲活动,开展对象化、场景化、互动化宣讲2.9万余场,受众达200余万人次。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出成都战役纪念馆等12个教学点位、131个参观点位、26个党史教育基地,创作演出《努力餐》等红色文艺精品。市级媒体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等22个专题专栏,策划推出《成都党史一百年》等报道1.3万余条(篇),累计点击量超过20亿次。精心举办“颂歌献给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开展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000余场次,有效增强党史学习的感染力穿透力。
始终坚持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为牵引,组织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推进会、现场会、座谈会,创新开展“民呼我应”“千件民生小事”“民心大测评”等行动,分层分类制定责任清单,实施办实事重点项目3601个,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0所,增加学位10万余个;新晋三甲医院15家,医保覆盖1875万人;新筹建人才公寓2.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6.6万套,启动片区更新项目50个、投资500亿元,改造棚户区3972户、老旧小区313个,推动既有住宅自主增设电梯1200台;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58个、养老服务床位12.8万张。开展办实事主题党日活动1.7万次、志愿服务11万次,走访慰问受表彰对象、老党员、困难党员4万余人。在疫情防控中,把12345热线作为群众诉求反映的主渠道和发现问题作出决策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畅通信息收集、部门联动、数据研判、跟踪落实等环节,搭建起“党和人民连心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