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绿色低碳,突出数字赋能,成都新津这样干!
文/禾雨
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促进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推动空间结构优化调整,以城市功能为导向优化空间、配置资源,着力破解基础功能不完善、核心功能不突出、市域统筹不充分的问题,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作为成都“最年轻”的市辖区,且拥有良好生态本底与经济社会发展基础的新津区,全域纳入天府新区公园城市总体规划范围,无疑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加持。
在公园城市建设方面,新津区将紧扣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目标,围绕“成南新中心、创新公园城”定位,以公园城市理念引领新津高质量发展,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规划建设公园社区,以数字经济为引擎打造公园城市创新场景,以人民的需求为出发点营造公园城市生活空间。不断完善“公园城市+数字经济”城市营建机制,重点聚焦生态空间和城市空间优化,持续实施TOD营城、智慧营城、生态营城三大营城策略,持续深化“超级绿叶”公园城市总体意象和逻辑内涵,为公园城市高质量发展打下基础。
在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方面,新津区将坚持以功能为引领,统筹城市空间格局和产业经济地理,构建“一轴引领、四区支撑、多片联动”空间格局。一轴引领,即以地铁10号线为新津区的城市发展主轴;四区支撑,依托“一城两园一区”四个产业功能区,划分天府牧山数字新城现代服务业片区、天府智能制造先进制造业片区、天府农博都市农业片区、梨花溪文创旅游现代服务业片区4个镇级片区;多片联动,结合地理区位、资源状况、产业布局和群众意愿等因素,规划7个村级片区发展单元,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全域融合发展。
此外,在厚植公园城市生态本底方面,新津区将进一步健全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依托南河、金马河等岸线,塑造功能复合的滨水亲水空间,加快实施五津长岛湿地公园、杨柳河主题公园等项目建设,大力实施“品质城市+美丽乡村”提升行动,推动“津津绿道”全域贯通、品质提升,筑牢“两山对望、六水涵养”公园城市生态本底。
在产业转型方面,新津区将围绕这次市委全会提出的“更加注重强链条、促创新、育生态,建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数字赋能提升传统产业”目标,主动融入天府新区、高新区等国家级新区,积极链接创新资源,加快引育新兴产业,持续推动数字赋能实体产业,大力实施“建圈强链”行动,加快构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重点聚焦“一城两园一区”产业功能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瞄准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大力开展招商引智,不断做强产业和人才支撑,为公园城市建设提供持续动能。
聚焦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在天府牧山数字新城培育发展以数字为特征的新经济产业集群。重点依托北京广联达、华为等龙头企业,大力培育数字新基建、数字内容等细分产业,启动核心区“超级甲板”“牧山之心·智慧公园”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广联达CIM+联合创新研究院、商通数字科技总部等项目建设,促进华为数字经济联合创新中心、腾讯云启创新中心、数字微城智慧中台等一批项目建成运营。
聚焦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在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做大做强以智造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依托新筑轨道、中车长客、格力钛新能源等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工业互联网及智能硬件、新能源汽车及储能等细分产业,重点打造中国信通院工业互联网(成都)创新中心,加快西部(成都)科学城—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基地等项目建设,促进格力电器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
聚焦都市农业和绿色食品产业生态圈,在天府农博园大力培育以乡村为场景的现代乡村产业集群。重点依托新希望、58集团等企业,大力培育“农业+科技”“农业+文旅”“农业+食尚”等细分产业,重点推进新希望智慧养殖、58现代农业全国总部、喜马拉雅“听见乡村”等项目建设,加快现代乡村产业人才孵化基地、科创林盘等产业载体建设,推动中国农大产研院等科创平台运营,完成农业宽窄街、农博酒店等项目建设,确保明年3月底前天府农博园顺利开园,全力办好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主会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