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壬寅纪事丨大巴山诗会从“配菜”变“主菜”
川观新闻记者 袁城霖 文/图
2月9日,正月初九,晚上7点,我从达州城区西外出发,前往凤凰山半山腰上的巴山文学院,观看第八届达州元九登高节大巴山诗会。
元九登高节,2006年被确定为达州市“市节”,缘起公元818年正月初九,百姓登上山目送在达州任职4年多的唐代诗人元稹沿州河离开。此后,元九登高相沿成俗,迄今已有1200余年,发展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一项活动。
“城里万人空巷,市民浩浩荡荡地登山,不少企业单位甚至给员工放假”“不止是登凤凰山(达州城区背山,市民休闲的常去之地),是座山都可以登”......身边的达州朋友告诉我登山的胜景。
因我是在2020年春节前夕到达州工作,因此至今无缘目睹元九登高的壮观景象,只能从身边人口述、往年照片里去估摸和想象。他们的介绍令我心潮澎拜,一幅全民出动的画面油然而生。
我在网上查过,元九登高节活动不仅包括登山体育比赛,还发展了文艺演出、大巴山诗会等配套项目,仪式感十足。
今年春节前夕,取消元九登高活动的通知继续发出。但与前两年登高节所有活动停办不同,今年大巴山诗会重启,并作网络直播。这让以前仅作为元九登高节这台大餐的“配菜”项目,一跃成为“主菜”。
我对这个消息很是兴奋,因为终于迎来参与、观察元九登高节的机会。
晚上7点30分,大巴山诗会准时开始。不大的演播厅里三个机位对准舞台直播,台下除了等候出场嘉宾,还有零星的亲友团、观众。
诗会持续1小时,总共15个节目,分为古韵悠长、春潮激荡、锦绣达州三个篇章,嘉宾伴着音乐吟诵或演唱,展现出不俗的水准和昂扬的情感,观众不时掏出手机拍摄记录。
“演出现场很成功,网络上有4000多人次观看直播。”诗会刚刚结束,我拉住诗会主承办单位巴山文学院的院长龚兢业,他感言,“完成了一件大事!”
龚兢业说,诗会内容结构与往年相似,第一篇章朗诵元稹的诗和当代达州人写的关于元稹的诗歌,体现传承;第二篇章以“春”为立意,引领人们向往美好;第三篇章讲述达州发展成就,引导人们团结一心向前进。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筹备时间很短,加之停办两年,龚兢业起初有些担心演出嘉宾的热情和节目征集。“去年腊月二十七、二十八接到通知要举办大巴山诗会,到演出只有10天出头的时间,中间还有春节假期,短短的时间里需要完成作品征集、筛选、修改、排练等一套流程。”
龚兢业欣慰的是,多个朗诵艺术协会、艺术学校等单位热情不减,和疫情前一样积极报名,朗诵的作品还都是本土原创。全体演出人员齐心协力做好这盘“主菜”。
“2019年诗会是在巴山大剧院举办的,当时筹备时间宽裕,每个县市区选送节目,现场来了1000多人、座无虚席,诗会持续两个小时,好不热闹。”龚兢业说,今年改为网上直播,虽然现场没了观众氛围,但也有好处,“直播拉近了诗会与市民的距离,让高雅的诗歌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演出嘉宾也有深刻感触,有人说,富有情感的诗歌讲出了立体达州,与平时眼见的平面达州不同,她对家乡有了更深的认识。作为工作人员来到现场的通川区总工会党组书记李良坦言,“我是诗歌爱好者,来感受诗、来学习。”
达州的诗歌文化底蕴深、氛围浓,这是达州给我的切身感受。据统计,以写新体诗为主的达州市诗歌协会有注册会员300余人,以写旧体诗为主的达州市戛云亭诗社有注册会员四五百人。我在采访过程中,收到过多本乡土诗人赠送的诗词著作。
我想,浓厚的诗歌文化是大巴山诗会时隔两年后重启,能够一呼百应的基础保证。这种行为,既是对元稹的怀念,也已成为不少达州人的生活方式,因为我所知一批20多岁的年轻人热爱诗、经常写诗,达州诗歌文化现象源远流长,就像元九登高活动一样,在传承中发展壮大。
现今,元九登高早已从纪念元稹的初衷里,被注入丰富的内涵——“年年登高,人人进步”新精神特质。相信,当元九登高节整装归来时,这个文化品牌又将在达州精彩绽放。
标签: 大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