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消息!聚焦绿色发展“软实力” ,动力电池领域如何完善行业规范?
川观新闻记者 郑志浩 宁宁
7月22日,在宜宾举行的2022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分论坛活动上,行业管理部门、专业机构、企业等代表畅谈行业未来发展。
(资料图)
在关注行业前沿产品技术层面的创新之外,“标准”这个词也成为了分论坛上的高频词。不少业内专家提醒,动力电池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既要重视技术创新这样的“硬手段”,也要重视加快推动相关行业标准和规范完善的“软条件”,做到“软硬兼备”。
动力电池赋能“双碳”战略分论坛现场 郑志浩 摄
设立标准有何作用?
让“裁判员”和“运动员”有据可依
“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超过一千万辆!”在分论坛上,这一动力电池行业发展的关键数据被多次提及。
振奋人心的数据背后,涉及到规范产业各环节的标准体系的建设,也亟待摆上议事日程。“产业链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上游电池卖家找不到买家,交易的透明度也比较低,行业的标准体系和溯源机制需要尽快完善。”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教授王震坡介绍,行业快速发展下,退役的动力电池的数量即将迎来快速增长,但受限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标准体系不完善,造成了这一环节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等问题。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王芳也有同感。她表示,不只是回收领域,在动力电池碳排放管理方面,我国的“裁判员”体系和“运动员”体系也仍待完善,需要在监管层面和产业链层面加快“补功课”。
“行业标准的完善,让企业、监管部门等有据可依,才能支撑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王芳建议,在监管层面,我们的标杆和准绳需要加快落地,碳排放监测、核算、披露、评价等指标体系需要尽快制定;在产业链层面,循环再生材料标准、动力电池回收储运等具体标准也要加紧完善。
从国际视野横向比较,相比于欧盟等发达地区在标准设立上的先发地位,中国仍处于追赶者的角色。“我国动力电池产业具有完整的产业链,但在全国层面的碳足迹核算标准和方法上存在空白之处。”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锋表示,在全球加快推进汽车的新能源化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在动力电池领域标准建设的软实力短板需要补齐。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分论坛 宁宁 摄
标准要如何完善?
遵循环境友好、能源清洁、资源节约原则
在分论坛现场,王芳用三个圆环标志介绍了欧盟正在推进实施的动力电池标准。大屏幕上三个圆环用绿色、黄色和红色填充,分别代表低碳、中碳、高碳三种碳足迹性能等级。类似国内使用的家电能耗等级标识的作用,王芳介绍,这一标志将从2026年起用于欧盟地区的动力电池产品上,以此区分不同产品的碳排放量级。
这一标准的呈现形式,也为我国的标准提供参考。“标准框架的设立,要遵循环境友好、能源清洁、资源节约的原则。”王芳强调,“双碳”背景下,我们要加强动力电池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和减排技术的标准化,并可借鉴欧盟的形式,通过电子标识开展电池生命周期溯源,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标准框架。
在动力电池产业链全球化合作的背景下,标准体系的完善也有赖于国际合作。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处长马春生在论坛上强调,动力电池迈向“双碳”目标是个系统性工程,还需要各国做好规则协同,充分考虑不同国家的国情、发展的阶段,最大程度地实现核算规则和核算体系互认、共通,共同推动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行业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也对标准的推广至关重要。“我们在宜宾建成了零碳工厂,其中就离不开与行业上下游伙伴在标准规范协同上的努力。”宁德时代供应链及运行体系总裁曾嵘展示了一张布满合作企业Logo的图片。曾嵘在论坛上介绍,通过推动合作企业掌握能源管理标准体系和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等规范,带动了该企业的供应链企业的整体碳排放降低。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