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要论摘登 >

全球最新:“你们救灾吃口好的”!泸定百余名“乡厨”涌进救援队营地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2-09-10 05:46:34

川观新闻记者 陈昊/文 杨树/摄影摄像

9月9日11时30分,泸定县得妥镇人民政府,大片蓝色帐篷前,一面面党旗迎风招展。这里,是各方抗震救灾队伍的临时营地。


(资料图)

烟火气起,腊肉飘香。篷布搭建的临时厨房,一口大铁锅里,腊肉炒蒜苗即将出锅,菜量足足有几十斤。“少放点盐,对喽。”余有平双手挥动大锅铲,不忘提醒一旁的厨师——同村的唐永志。

余有平、唐永志是泸定县冷碛镇桐子林村村民,都做过十几年的厨师。“9·5”泸定地震发生后,该村40余名“乡厨”自发组织来到得妥镇,为救援队伍做饭菜。“他们(救援队员)那么辛苦,我们想尽微薄之力,表达一点感恩之情。”

目前,临时营地已汇聚泸定县各地上百名“乡厨”,他们为救援队伍送上了一道道家乡菜。

心怀感恩 村民自发组织“乡厨队”

“家里受灾不严重,就想着为救援队做点事。”余有平炒完大锅菜,甩了甩双手。9月6日,他和唐永志看到各支救援队伍在得妥镇救援的画面,深受感动。两人商量着,怎么为救援队伍做点事。

桐子林村党支部委员张华听到余、唐二人的想法后,提议说:“地震第一天,一线救援人员吃的是方便面,你们俩都是十几年的老厨师了,我做菜也还可以,要不然我们一起去给救援队做饭?”

“对啊!”3人一拍即合。当时是地震后第二天,得妥镇通信逐渐恢复。桐子林村党支部书记谢小波让张华他们等一等:“你们3个人肯定帮不了多大忙,先了解情况,再看去多少人。”

得知临时营地有上千名救援队员时,谢小波把自愿为救援队做饭的想法告诉村民时,大家踊跃报名,主厨、墩子……一支由40名“乡厨”组成的队伍紧急组成。

冷碛镇距离得妥镇约20分钟车程,40人集体前往,怎么去?8位村民自愿开出8辆私家车,村委会连夜联系办好了车辆通行证。9月7日一早,在救援队伍奔向救援现场之前,冷碛镇“乡厨队”也奔向了救援队临时营地。

菜肉管够 每顿最少“四菜一汤”

土豆下锅,翻炒,“要注意土豆颜色变化,变成金黄色就要下青椒。”9月9日临近中午,临时厨房“主厨”余有平一边炒着青椒土豆,一边给其他“乡厨”讲解炒菜要领。“有些‘乡厨’以前炒大锅菜比较少,这几天主要是我和唐永志炒菜。”

其他“乡厨”也各司其责。伍超和陈静是夫妻,丈夫伍超烧火、运菜,妻子陈静在一旁切菜。红烧茄子出锅,村民付平兰一勺一勺舀给排队打饭的救援队员,“菜肉都有,不够还有哈。”当天的午饭,四菜一汤,荤菜有腊肉炒蒜苗、排骨炖山药、猪蹄炖冬瓜。

“午饭、晚饭,菜、肉、米加起来有1000多斤。”余有平说,“这些大部分是捐赠的,有小部分是乡厨们从自己家里带来的。”

得妥镇幸福村60余名村民也加入冷碛镇桐子林村“乡厨队”。幸福村村民王正刚说,该村就在救援队临时营地旁边,很多村民把家里的腊肉、白菜、土豆拿到临时厨房,并帮助“乡厨队”一起做饭做菜。

救援队伍营地的临时厨房分为两处,一处位于得妥镇内,另一处设在100多米外的得妥老街边。在得妥老街的临时厨房,4口大铁锅“一”字排开,回锅肉、红烧肉、莴笋烧鸭等新鲜出锅;另一侧,还有4口大铁锅,米饭已煮熟,番茄蛋汤上飘着蛋花。“中午有炒菜、炖菜、烧菜,除了救援队员,医护队员、指挥部工作人员、一线保障人员等都可以在这里打饭。转移安置的受灾群众路过这里,也可以在这里吃。一句话,来了就有吃的。”

当天中午,凉山州森林消防支队直属大队二中队队员陈国飞执行完当天的第一个搜救任务回到营地,看着帐篷里热腾腾的饭菜,下一秒就狼吞虎咽起来:“家常菜,口味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