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天涯石小学:垃圾分类“净”校园 争做环保“弄潮儿”
从本月起,《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而传递垃圾分类绿色生活理念,也是对孩子们进行环境教育的重要篇章。
成都市天涯石小学
通过垃圾分类主题课程
创作垃圾分类主题童谣
等方式掀起了一股
绿色环保的文明新风
学生老师纷纷成为了
垃圾分类新时尚的“弄潮儿”
一节课 学会垃圾分类“餐厨垃圾扔绿桶、可回收物扔蓝桶、有害垃圾扔红桶......”循着孩子们元气稚嫩的童声,来到三年级一班的教学课堂。讲台上,老师正借助幻灯片让小朋友们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为了让孩子们记忆更加深刻,老师将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做成形态各异的小卡片,有趣的小卡片吸引了孩子们的眼球,课堂气氛变得热烈活跃,“仔细想一想,它们分别属于什么垃圾?”带着老师的提问,孩子们分成小组,拿着小卡片,踊跃的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经过一番小组讨论,代表们来到黑板前,将“垃圾”粘贴在对应颜色的垃圾桶上。
“我们希望孩子们通过这样一堂充满趣味性、互动性、知识性的课堂,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对垃圾分类有更加深刻全面的了解。”天涯石小学德育处副主任肖百慧老师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还未正式实施前,天涯石小学就针对在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的了解情况进行了前期调查。调查后发现,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清楚辨别垃圾的种类,应该投放到哪个颜色的垃圾桶中”。针对这一情况,老师们结合学生实际根据不同学龄段设计出了多类型的主题课程,让同学们明确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
天涯石小学五年级的王小图非常喜欢老师们设计的课程。“经过主题课程的学习,让我意识到了我们人人都应该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为保护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一首歌 唱响绿色环保“乱丢垃圾危害大,保护环境靠大家。垃圾分类有诀窍,一起记住它……我爱天小的校园,我爱锦江的蓝天。绿色成都,文明环保,天涯吐芬芳……”由天涯石小学师生共同创作的《文明在天涯》童谣,在校园内早早地传唱开了,悠扬的歌声飘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
肖老师告诉记者,学校为了让孩子们对垃圾分类可感、可及、可体验,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到了童谣的创作演唱中来,“希望大家通过聆听、演唱原创童谣的方式,从小树立好垃圾分类的意识。”
王思迤小朋友是这首童谣的作词者之一,她热情地向记者介绍了《文明在天涯》的曲名含义。“‘天涯’一词象征着天涯石小学,另一层则代表着天涯海角,就是告诉我们不论是在学校,还是从学校走向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要坚持做好垃圾分类。”
除了《文明在天涯》的童谣创作,天涯石小学还拍摄了由本校学生出演的垃圾分类短视频。趣味易懂的视频加上朗朗上口的童谣,垃圾分类的理念看着看着,唱着唱着就到孩子们的心里去了。
一个好习惯从娃娃抓起
垃圾分类是一种生活习惯,让同学们从小养成好习惯,就是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垃圾分类进课堂,教育了孩子,还带动了孩子背后的家庭,要在全社会普及垃圾分类理念,更需从源头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
据悉,在《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的首日,锦江区教育局发布了全省第一套县域《垃圾分类校本落实的指导手册》丛书,从垃圾分类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生活三个方面,呈现了学校推动垃圾分类教育的全过程,并辅以科学数据、课程建议、活动案例、资源推荐等丰富内容,给每一所学校提供了落实垃圾分类活动可借鉴的操作策略。
同时,在新学期开学典礼上,锦江各中小学校把“垃圾分类、保护环境”作为新学期开学典礼的重要内容,再次掀起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宣传热潮,让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更加深入人心,人人争做锦江垃圾分类时尚新人,持续擦亮“推门就是美好生活”的锦江品牌。
“未来,我们将继续细化学校垃圾分类工作,让全校师生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宣传者、践行者,将校园建设的更加整洁、更加美好。”对于学校垃圾分类的教育工作,肖百慧老师充满了信心。
文/图/视频:冯丽瑾 杨麒 徐栋
责任编辑: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