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中少年手绘风筝 感受清明传统习俗
来源: 顺庆观察 ┆ 时间: 2021-04-03 04:30:30
顺庆全媒体见习记者胡悦
4月1日,南充十中开展“手绘风筝寄思念”清明节主题活动,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手绘风筝,感受中国清明传统习俗。
“清明放风筝的习俗由来已久,古人认为,把对故人的思念写在风筝上,把风筝放上蓝天,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清明放风筝的含义,还为同学们讲解了风筝的起源、制作材料、制作方法等,让大家对风筝的历史渊源和发展有了初步认知。随后,老师分步骤教孩子们如何扎骨架、绘风筝、放风筝等。同学们三两一组,在老师的帮助下,充分发挥想象力,巧手涂鸦制作出一个个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风筝。
“通过此次活动,让学生更多的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年级四班唐艳老师告诉记者,此次活动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更倡导了移风易俗、文明祭祀,培养孩子们重视传统文化、传承传统习俗的优良品德。
新闻多一点
放风筝是民间传统游戏,清明节习俗。风筝又称风琴、纸鹞、鹞子、纸鸢,据说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两千多年。第一个风筝是鲁班用竹子做的,后来只有皇宫里才有纸鸢。晚唐,人们在纸鸢上加竹笛,纸鸢飞上天以后被风一吹,发出“呜呜”的声响,好像筝的弹奏声,于是人们把“纸鸢”改称“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