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服务”连着“大民生” 街边手艺摊如何走出困境?
顺庆全媒体 实习记者 王宇洋
城市大了说明发展快、发展好,当然是件好事,可大也有大的烦恼。比如说:鞋子坏了不知道哪儿有修鞋铺,想配个钥匙不是找不着就是要走很远,衣服拉链坏了找不着裁缝铺……城市是高楼林立、发展越来越好了,然而,目前无论是新建小区,还是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居民在社区附近越来越难寻觅到不起眼的便民维修点,生活因此面临诸多不便。
那么,便利的社区生活应该什么样?市民日常生活中,不仅包括对一日三餐所涉及的菜市场、早餐店、便利店等的需求,也包括不起眼的维修点,满足居民理发、修鞋、修车、配钥匙、改衣服等“小修小补”的需求。
“修补摊”越来越少小手艺传承面临“断代”
“老板,多少钱?”
“就收你五块吧。”
8月10日下午,记者来到顺庆区大北街145号院,只见院门口阴凉处,坐落着一家小小的修理摊,老板正在工作,客人坐在一旁和老板闲聊。
大北街维修铺老板正在工作
“我和老公去转路,走到半路鞋底掉了,我只好先赶过来修鞋!”居民刘女士直接坐在一旁的板凳上边脱鞋边说,老板迅速拿出一双拖鞋给她,方便她在等待时放脚。刘女士告诉记者:“这家小摊做了至少有二十多年,现在要修鞋、修拉链什么的,我都来找这家店。”
除了修鞋、修拉链,不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还有洗鞋的需求。有的鞋子可以自己在家水洗,但有的鞋子须由专业工作人员洗。
过去,在大北街上,经常见到许多洗鞋工在路边摆着小板凳,手边放着工具箱,给客人洗鞋、擦鞋。曾几何时,这样的场面在南充及其常见,而如今,很多地方已经很难找到洗鞋工,这种场景只留在许多人的回忆里。
“现在条件都好起来了,洗鞋又不是很赚钱、有面子的行当,很多洗鞋工干脆不干了,回去带孙子。”一位洗鞋工告诉记者,现在的生意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坚持在路边洗鞋的客人和工人都越来越少。洗鞋的需求还存在,但很多年轻人会选择干洗店、洗鞋店这类专门可以洗鞋的店铺。
“有年轻人愿意继承事业的,他们都会租一个门面儿,这类门面儿在我们老旧小区比较常见。”大北街社区党委书记罗颖智告诉记者,随着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快,年轻人学这类手艺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这类手艺出现了一些断代。大北街社区有许多老旧小区,这类手艺保存的情况要相对好很多,包括修自行车、配钥匙、还有补衣服的,这些小店很多在大北街还租有小门面儿。
“如果手艺人户籍是大北街社区的,遇到困难情况,社区会采取行动去帮助他们。”罗颖智说,社区给支摊的手艺人规划了摊位,并规定了经营时间,在不影响城市道路畅通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出他们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小修小补”的小摊越来越少了,究其原因,有的是新建小区管理严格,没有为这些“小修小补”留下空间;有的则是老旧小区改造,原来的流动摊点没地方了;还有的是小商小贩挣不到钱,不干这一行了。
市民有需求如何让手艺人服务“大民生”
除了修理物品,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还有很多。
“您好,可以采访一下你们理发的手艺吗?”
“我们算不上什么手艺人,你可以去果山公园,剃头、刮胡子的手艺人就在果山公园旁边支摊。”
8月11日,记者顺着大北街永兴理发店老板的指引,来到果山逸源小区和果山公园接壤的小巷子,这里正是附近市民人尽皆知的老手艺人聚集地。
果山街的理发摊
虽然末伏刚过,但天气还留有余热,走在果山街这充满烟火气的老旧道路上,可以看到有许多中老年人在乘凉,在靠近文化宫的路边,还有一些提供采耳、修脚服务的小摊。再往前走,到果山逸源小区和果山公园之间的小巷子口,可以看到有三位剃头的师傅,分别支起三个摊位。摊前有躺椅、座椅,一些理发工具放在一旁,头上还撑着遮阳伞,三位师傅正在给客人理发、染发、刮胡子等。
“去什么理发店,叫他们剃个头都剃不干净!”一位正在剃头的市民说,中老年人年纪大了,在发型上没有太大需求,去一趟理发店,起码几十几块钱起步,如果要剃光头,很多理发师还只会用推子,不会用剃刀,而这些老手艺人用剃刀又快又好,收费还非常便宜。
果山街的理发摊
“老了,再干两年我也不干啦。”今年76岁的赵大爷正在给客人理发,他看起来身体还很硬朗,精神饱满,不看他染上霜白的头发,真不像是个已经76岁的老人。赵大爷告诉记者,他已经干这行60年了,以前是国营理发店的师傅,退休后闲不下来,干脆在这里支个摊理发。“每天天亮了支摊,天黑了收摊,除了春节,我几乎天天都在工作。”赵大爷说,一天工作下来,大概有一百多块钱的收入,一个月下来有三千多,生意特别好的时候,一个月可以收入四千多。
果山街的采耳摊
“不过,要说赚钱,还是做采耳、修脚的最赚钱。”赵大爷告诉记者,剃头虽然需求大,但收费并不高;采耳、修脚的需求也很大,同时收费更高,相比之下要赚钱的多。据他们了解,除了果山街,目前在成衣街也还保留有这样的老手艺人。
“老百姓对这些服务的需求长期存在,是支撑手艺人生存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对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这部分服务。”果山街社区相关工作人员表示,老百姓在生活中既需要品质生活,也需要接地气的服务。尤其是果山街社区老旧小区多、中老年人口多,更需要注意在日常管理中满足居民不同年龄、不同人群的生活需求,让市民在家门口感受到在城市不断变化中,恒久不变的民生温度。
可以说,是“小修小补”的手艺人对接起老百姓的“小日子”。城市中的小修摊、手艺人们给城市带来了烟火气,同时也满足了市民的“大民生”。给“小修小补”留下空间,才能让大家的日子过得更便利、更舒心。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