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城市学院强化心理育人举措提升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绵阳城市学院在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中,把学生心理健康指导服务工作作为“心理育人”体系的主要要素,积极构建学工管理、教学服务、社团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三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大力开展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有效解决了传统心理工作模式存在的预防不足、干预滞后、干预病理化的倾向,创新了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提高了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打造教育教学平台,优化课程教学体系
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在原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慕课等平台把《积极心理学》课程引入学生课堂,创新心理课教学的内容和教学模式。通过《积极心理学》体验式课程,线上线下的互动式学习,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课程教学中,不仅注重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更加注重探索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广泛开展心理教学实践活动,通过开展心理情景剧展演、沙龙,心理微电影等途径,为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营造良好氛围,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打造综合育人体系,提升心理育人水平
高起点谋划学生心理工作系统,综合统筹学工管理队伍、教学教师队伍和社团组织机构的力量,把心理辅导、课程施政、社团活动进行统筹规划,围绕培养学生智慧与知识、勇气、仁爱、公正、节制、超越六大类品格。学工部门积极联合教学和思政课教师把课程思政和日常的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全面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使学工管理、教育教学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提高。学校初步建立起一支涵盖专兼职咨询师、心理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在内的60人专业化心理辅导队伍。与此同时培育学生朋辈队伍,发挥学生互助力量,全校两个校区共设立“开心大使”91名,负责本校区学生的心理宣教和自助互助工作。
打造预防干预平台,完善系统化指导体系
结合学校开展的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任务,汇集各方面资源,完善“学校—医院—家长”和辅导员---心理委员---学生本人两条协同参与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救助网络。与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建立深度协作共同体,畅通绿色通道,保证重症学生能够及时转介。通过开展课题协作立项研究,创新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模式,学校积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方向的科研攻关,近两年来在学校校级科研项目中有5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方向)、教育管理的项目被立项,开展积极心理学讲座100余场,通过引进专家人才,开展辅导员工作室、积极心理沙龙等形式,使积极心理学理论在该校生根发芽,并初步结出了成果。2021年该校辅导员董青松申请的《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路径与机制研究》项目被省教育厅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