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象“耕”新正当时】建管结合 高标准农田助力通川农业兴
编者按: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今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春耕备耕不仅是一年一度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也是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环节。通川抢抓春耕备耕的良好农时,有序推进春耕春播工作,人勤春早的美丽画面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通川区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抓手,以扎实举措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奋力打造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的“丰收田”“致富田”。
安云乡三层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
经过田型调整后的农田
高标准建设,筑牢质量坚实“底板”
阳春三月,建设正酣。在安云乡三层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4台挖掘机正在进行田型调整,按照拨表土、筑梗、挖高填低、放线、削直、调平的程序,施工人员正铆足干劲加快整治进程,已经调整好的田块形状规整、耕作面平整。“我们正月十六就开始施工,在保证足够人力物力的基础上,加班加点进行作业,还有五、六天即将完成田型的调整,进入生产道路的施工。”现场施工负责人吴涛告诉记者。
碑庙镇千口村正抢抓晴好天气加紧施工
同样在碑庙镇千口村,施工方正在抢抓晴好天气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田型调整已完成工程量的80%,在田型调整好后,我们将尽快按照实施后的增减比例对农田进行再分配,确保村民春耕生产不误农时。”碑庙镇千口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华轩表示。
通川区地处丘陵地区,田块分散,肥力和产能较弱,为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按照高标准、精细化的思路,通川区扎实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型调整,生产道路、渠道、蓄水池、山坪塘建设,促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十二五以来,通川区建成高标准农田经上级认定面积20.2万亩,占全区耕地总量35.5万亩的57%。万顷良田,阡陌纵横,高标准农田已成为通川粮食生产的“主力军”和“压舱石”。
高标准农田助力通川农业兴
精细化管护,为农业提质增效助力
建设是基础,而精细化管护则是保证农田高产高效的关键之举。这几天,在北山镇石龙村的高标准农田里,通川区鑫路农机专业合作社正组织人力对沟渠进行清淤疏浚,为春耕生产作准备。北山镇已建成高标准农田9800亩,涉及石龙、丰登、铁佛3个村,按照“区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三级管护机制,北山镇加大对项目的管护力度。“我们在项目所在村落实了一名具体管护人员,要求管护人员不定期对项目工程进行查看和维护,及时反馈动态,确保项目田间道路完好通达、灌排通畅、各类设施及配套设施完好并正常发挥作用。”北山镇副镇长赵海洋说道。
管护人员对高标准农田进行日常管护
创新融资渠道,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为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一项利民工程,为保证高标准农田建设顺利推进,通川区创新融资渠道,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引入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实现了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有机结合,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工早、建设快、效果佳。
整治后的山坪塘
田间生产道路平整便捷
据悉,2021年通川区中央预算内投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3.07万亩,涉及安云、碑庙、北山等6个乡镇的22个行政村,当前,项目前期立项、方案审批、概算审核、招投标程序已完成,目前已全面开工建设。
区农业农村局现场进行技术指导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护的组织领导力度,强化技术指导,逗硬落实‘一个分管领导挂包、一个技术骨干指导、一个业务干部蹲点’的管理机制,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优质、管理科学,为农业增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区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梅兵表示。
稿件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
融媒体中心记者:周丽清
标签: 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