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在工作中常常是汗流浃背
记者2月27日获悉,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坚守在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最后一批医护人员圆满完成任务。自去年沈阳疫情发生后,该院已累计向沈阳中心派出8名医生和11名护士,他们中的很多人已在沈阳中心连续奋战了49天。
迅速反应第一时间投入战斗
2020年12月23日,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收治一名境外输入重型新冠肺炎患者。由于患者病情危重、进展迅速,生命危在旦夕。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卫健委委派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担此次重症新冠肺炎患者的救治任务。重症医学科接到任务后第一时间抽调科室医疗骨干,火速集结驰援沈阳救治中心。这也是时隔10个月后,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再次进驻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
此次重症医疗队由国家卫健委专家组专家、省新冠重症救治组组长、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马晓春教授领衔,作为本次新冠肺炎救治沈阳中心重症患者救治总负责人。重症医学科副教授朱然任沈阳中心重症医疗队总领队,倪冬姝护士长为护理总领队。医护人员与来自沈阳各省市级医院的百余名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共同承担着辽宁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沈阳中心的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
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医疗队进驻沈阳救治中心后,随即开展针对重型及危重型病例的救治工作。日常工作中,除了给予重症患者每日心肺超声的检查外,队员们还对患者进行了俯卧位通气治疗、ECMO治疗,气管插管,溶栓治疗,肺泡灌洗,PICC置入和危重型患者转运CT检查等。其中一例患者由于病情持续进展,高度依赖ECMO支持,氧需求大,稍有波动都会给患者生命带来极大威胁,外出检查风险极高。为了指导后续治疗,马晓春教授带领团队详细制定了转运与后备方案后,带领团队克服万难,顺利完成了这例呼吸机联合ECMO支持下的CT检查,拿到了宝贵的影像学资料,为后续治疗的开展提供了坚实有力的依据。
迎难而上展现“硬核”担当
针对本次高龄患者多,基础疾病多,重症占比高的疫情特点,为满足更多重症患者集中救治需求,恰逢沈阳中心新大楼投入使用,为了给重症患者提供更好的救治环境,经国家专家组综合研判,定于1月4日将全部患者转运至新大楼治疗。
由于疾病的特殊性,转运风险高,转运难度极大。除了当班医生,重症医学科所有进驻沈阳中心的医护人员都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加入到转运患者的队伍中。转运的患者包括1名95岁伴严重低氧血症患者,1名87岁伴低氧及心衰患者,1名重度肥胖活动障碍患者,1名危重型呼吸机辅助通气合并休克患者,1名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ECMO治疗伴有血流动力不稳定的患者。
医护团队在短时间内详细制定转运方案、人员调配及分工方案,完成设备耗材清单制定及清点,完善感控流程路线制定、监督及新病区的条件准备,克服重重困难,凝心聚力,成功完成了患者的转运工作,并在新病区完成了两台ECMO的顺利对接。
无怨无悔用心守护患者
在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中,护理对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次沈阳中心重症及危重症患者中,就包括了3位超过85岁的超高龄患者,她们的基础病加上新冠肺炎的感染,治疗和护理的难度超乎想象。护理团队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展现出扎实的重症护理技术与人文关怀。三位老人也在细心呵护下,病情逐渐好转,始终保持着“零”医疗并发症的出现,其中87岁的心衰老人恢复到近年身体最佳状态,可以下地自如行走。
由于新冠肺炎的特殊性,护士们要在三级防护下为几乎所有患者进行俯卧位治疗、患者的病情和繁忙的工作要求护士们不仅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精湛的专科护理技术,她们在工作中常常是汗流浃背。
2021年的跨年夜,中国医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坚守在沈阳中心的医护人员们陪伴着患者一起度过;在除夕前夜,她们终于在连续奋战49天后,圆满完成了任务,胜利凯旋。国家专家组在离开沈阳的时候给沈阳中心救治团队点赞说,沈阳中心团队是一支最好的团队。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尚志文/文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