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杭州有家公司商业广告中用了“雷锋”,今天判了

来源: 小时新闻 时间: 2021-03-06 01:30:55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首席记者 肖菁 通讯员 杭互法

“被告杭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停止侵害雷锋姓名,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3月5日,在这个学习雷锋纪念日,杭州互联网法院组成七人合议庭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涉雷锋同志姓名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020年2月,上城区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杭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自2015年公司成立起,公然将雷锋姓名用于商业广告和营利宣传,损害了以助人为乐、无私奉献为核心内涵的雷锋精神。

检察机关认为:该公司在商业广告中以雷锋同志的名义进行营利活动的推介,侵犯了雷锋同志的姓名,损害了雷锋同志的名誉、荣誉,不利于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因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在经营项目中以“雷锋”的名义进行宣传,并在省级媒体就使用雷锋姓名赔礼道歉。

法院认为——

本案争议焦点在于,被告使用“雷锋”文字的行为是否侵犯了雷锋同志的姓名。

经审理,合议庭认为,被告使用的“雷锋”文字具有特定含义,确系社会公众广泛认知的雷锋同志之姓名。

首先,被告以“雷锋”文字进行营利活动。作为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被告使用雷锋同志姓名开展网络商业宣传、推介商业广告吸收会员、为付费会员寻找商机,并收取年费、服务费等进行营利。

其次,被告使用雷锋同志姓名的行为曲解了“雷锋精神”。真正的雷锋精神是一种无偿奉献的精神体验,是一种默默付出的高尚人格,体现了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告倡导的“资源共享,互帮互助”,作为一种商业运作模式或企业精神,在遵循诚信原则的基础上,值得肯定;但将此种运作模式假“雷锋”之名做商业推广,既曲解了“雷锋精神”,与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相背离,也损害了承载于其上的人民群众的特定感情,侵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应当予以纠正。

法院当庭宣判:被告杭州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停止侵害雷锋姓名,并在省级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

被告当庭表示服判,并表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社会公众道歉。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

标签: 杭州 公司 商业广告 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