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土重来!近10年最强沙尘天气
08:00文化路与三经街交汇处
19:15青年大街与市府大路交汇处
17:30青年大街与市府大路交汇处
沙尘天气下,市民做好防护后出行。张文魁摄
15日一早,一场沙尘暴突袭,北方多地黄沙漫天。中央气象台将沙尘暴预警升级至黄色预警。这是近10年来影响我国最强的沙尘天气过程。
遭遇沙尘天气
记者15日从北京市气象部门了解到,15日7时25分,北京市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目前,全市处于大风蓝色、沙尘黄色预警中,能见度不足1公里。
据介绍,今天早晨北京市PM10浓度显著升高,北京市出现沙尘暴天气。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测数据,目前大部分地区PM10浓度超过2000微克/立方米,海淀四季青站达3572微克/立方米。大部分地区能见度300至800米。
针对此次大风沙尘暴天气,北京市气象台分别于14日17时15分、17时20分发布大风蓝色和沙尘蓝色预警信号,并于15日7时25分升级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信号。
据介绍,16日受偏南风影响,可能出现沙尘回流现象,PM10浓度短时升高。(据新华社电)
强沙尘暴和暴风雪
已致10人死亡
蒙古国紧急情况总局15日17时通报说,两天来的强沙尘暴和暴风雪天气致死人数已上升至10人,另有11人仍处于失踪状态。
13日以来,蒙古国部分地区风速达到每秒20至24米,有时达到每秒30至34米;北部地区形成暴风雪,冰雪交加;戈壁草原地带则形成强沙尘暴。首都乌兰巴托市14日也遭受了强沙尘暴袭击。
强沙尘暴和暴风雪导致蒙古国后杭爱、中戈壁等多个省共报告10人死亡、590人走失,截至15日17时已找到579人,仍有11人失踪。10名死者中有一名5岁儿童。
蒙古国国家大呼拉尔主席赞丹沙塔尔在当天举行的国家大呼拉尔春季例会开幕式上说,14日的极端恶劣天气使全国多个省份进入自然灾害状态,并呼吁向牧民提供紧急救援。(据新华社电)
五问
沙尘
久违的沙尘暴从何而来?影响为何这么大?
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1影响几何?
“这次沙尘天气影响范围大,是近10年以来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国气象局环境气象中心主任张碧辉说。
中央气象台监测显示,14日至15日,北京、河北北部、山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甘肃西部等地出现沙尘暴,局地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据气象卫星估算,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于15日凌晨发布沙尘暴橙色预警。阿拉善、巴彦淖尔、乌海、鄂尔多斯、包头、呼和浩特、锡林郭勒西部地区都出现能见度不足500米的强沙尘暴,部分地区能见度不足200米。在呼和浩特街头,空气中沙土气味浓厚,不少市民戴着口罩、围巾,“全副武装”出行。呼和浩特、包头、阿拉善等多地调整学校课程安排,启动停课机制或暂停户外活动。
15日上午,随着沙尘主体逐步抵达华北地区,部分城市空气质量快速恶化,北京城六区PM10浓度一度高达8108微克/立方米。
2沙从哪里来?
张碧辉表示,本次影响我国北方地区的沙尘主要起源于蒙古国,由于蒙古气旋发展强盛,沙尘随着气旋后部的冷高压东移南下影响了我国北方大部地区。
他指出,这次沙尘天气的成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前期蒙古国、我国西北地区气温偏高明显,普遍偏高5至8℃,这些地区近期降水比较稀少,地表条件非常有利于沙尘天气的发生;另一方面,受较强的蒙古气旋影响,从新疆北部到甘肃中西部、内蒙古大部、华北北部等地区先后出现6至8级大风,为这次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热力和动力条件。
我国沙尘天气超七成发生在3月至5月。张碧辉解释说,春季随着温度逐渐升高,地表逐渐解冻,沙尘粒子容易起沙。同时,在春季气旋这种天气逐渐活跃,动力条件上也容易出现沙尘天气。
3沙尘暴会不会常态化?
“好多年没见过这样的沙尘暴了”,不少人感慨,又担忧沙尘暴会频发。
其实,北方人能明显感受到,近些年发生沙尘天气的次数越来越少。研究也表明,1961年以来,我国沙尘天气呈明显下降趋势。
北京市气象台气象服务首席吴宏议介绍,北京市最近一次沙尘暴是6年前,出现在2015年4月15日,2020年3月18日曾出现扬沙天气。3月份北京常年平均沙尘日数为2.4天,最多为12天(1954年),2000年以来最多9天,出现在2001年。
张碧辉说,这次的沙尘天气需要两方面原因配合,一方面是前期升温、降水偏少,另一方面就是蒙古气旋强度很强。“这两种条件同时配合,不是一种常态化的天气。”
4防护林能阻挡沙尘暴吗?
近年来我国大力植树造林,防护林可以阻挡沙尘暴吗?
对此,张碧辉解释,栽植防护林主要是近地面地表植被发生变化,对整个风场的影响范围非常有限。对于这种非常强的天气过程来说,防护林的影响程度基本上可以忽略。
对减少风沙来说,植树造林能起到哪些作用?他表示,防护林对近地面的小范围风场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植被根系的固沙、蓄水作用,可以抑制起沙;另一方面,防护林对局地的风场、扬沙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张碧辉说,近年来得益于我国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工作的推进,沙尘天气得到明显的改善。但在非常不利的气象条件下,仍然会出现大范围、高影响的沙尘暴天气。
“这提示我们,一方面要持续推进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和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另一方面,气象部门也会进一步加强监测预报,做好服务。”他说。
5沙尘何时消?
中央气象台预计,15日下午至夜间,西北地区大部、东北中南部、华北大部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甘肃北部、宁夏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沙尘暴。
16日,河北南部、山东、江苏、安徽、甘肃西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受高空沙尘输送影响,仍将有扬沙或浮尘天气。
值得注意的是,16日,随着沙尘逐步南下,影响范围可能波及华中及长三角中北部地区,同时华北地区受偏南风影响,有沙尘过程残留及回流风险。
17日至18日,受东北向冷空气及下游降水过程影响,区域沙尘过程逐渐沉降清除(据新华社电)
沙已去天渐蓝
3月15日,受到内蒙古沙尘传输影响,沈阳市出现了一次重度或以上沙尘天气,好在沙尘天气持续时间不长,已于15日夜间连同盘踞沈城多日的雾霾一起烟消云散。
空气:今日午后天空渐蓝
记者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16日,随着午后风速减小,空气质量逐渐好转。预计16日全天空气质量以良为主;17日-19日,高空回暖,地面处于弱气压场内,风速小,扩散条件转差,空气质量良-轻度污染;20日-22日,高空新一股冷空气进入,扩散条件转好,空气质量以良为主。
生态环境部门提醒,空气质量轻度污染时,易感人群症状有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减少长时间、高强度户外锻炼。出现中度污染,将进一步加剧易感人群症状,可能对健康人群心脏、呼吸系统有影响,儿童、老年人及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应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户外锻炼,一般人群适量减少户外运动。
气温:本周冷空气较活跃
记者从沈阳市气象局获悉,受冷空气影响,今天开始沈城将出现显著的大风降温。本轮冷空气实力强劲,今天早晨最低气温重新回到0℃以下,在-3℃附近,白天最高气温8℃,夜间最低气温-5℃,4-5级的偏北风又增添了些许寒意。周三、周四气温开始回升,由于还是以偏北风为主,升温较慢且并不明显,同时这几天夜间最低气温都在0℃以下。周五有望成为本周最暖和的一天,但冷空气很快将杀个“回马枪”,周六气温将再度回落。本周冷空气比较活跃,温度偏低,大家还要及时调整穿衣。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邱菊、徐佳婷通讯员张郁
本组图片由主任记者李浩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