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动 部门联动 医院主动!赤水市让越来越多群众选择家门口就医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20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成效较为明显的地方”名单上,我省赤水市名列其中。
自2014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以来,赤水市就组建了公立医院管委会,通过政府推动管理运行、公立医院财政投入、人事薪酬管理机制的完善,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按照“外引内育”的方式重新搭建了两家县级公立医院管理团队,明确考核指挥棒,给予院长最大的改革权限。同时加大财政投入,自2017年以来,赤水市财政对公立医院“六项投入”的资金达1.5亿元,项目建设资金达2.55亿元,承担化解公立医院历史负债5000余万元;通过编制备案制改革,增加两家医院备案编制590名,让两家医院编制总量不足的问题得到快速有效解决。
“我们是真正地动了‘手术刀’!”赤水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静说,医务人员作风、行风明显转变,服务能力、服务态度显著提升,设施设备换代升级一拨接着一拨,新增学科一个接着一个。
与此同时,赤水市医保、卫生健康、财政等部门联动,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通过制定专门的医保基金打包付费实施方案,规范医共体内转诊转院相关流程,明确医共体内成员单位医保资金预算总额交由县级公立医院统一管理支付,引导群众在市内就近就诊。
2015年至2020年,赤水市两家县级公立医院执业(助理)医师人数由166人增至299人;执业护士人数由326人增至512人;全科医师人数由27人增至60人;公立医院重点专科由1个增至16个;城乡居民医保县内就诊率由62.49%增至89.44%,公立医院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由27.32%增至40.19%;药占比由32.35%降至20.18%;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不含药品收入)由26.01元降至17.71元。
5月27日,记者走进位于赤水市东部的官渡中心卫生院,安静整洁的环境、宽敞明亮的病房、现代化的医疗设施让人倍感舒适和温馨。 “要是在以前,我这个手术必须去赤水才能动,现在在家门口就把手术动了,不用近两个小时的乘车颠簸,对术后恢复有帮助,还方便家人陪护。”在官渡卫生院外科就医群众穆德春说。
赤水市两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依托各自优势,分别带动官渡镇、旺隆镇等两个县域乡镇医疗中心发展,县级带中心、中心带一般,对机构名称、人事、财务、业务、药械、绩效、信息化、医保这几个方面实行一体化管理,实现基层接治、上级诊断、分级诊疗,形成两翼共振,基本实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柳 编辑 刘娟利 编审 杨仪 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