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传道、授业、解惑 一家四代五人的三尺讲台
开栏语:“我的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世间的一切奥秘,告诉你山川大河、日升月落、光荣和梦想、挫折与悲伤……”近日,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全国热映,其中《诗》篇章,章子怡和黄轩这段“父辈写给孩子的诗”,感动了无数人。
许多网友和与电影产生了共鸣,忍不住落下眼泪。网友们一方面因电影的剧情感动,一方面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或孩子。电影里的故事,折射出每个普通人的生活。
我们对父辈的爱,父辈对我们的爱,不论时间如何流逝,永远都是那么深。近日,我们采访了几个不同职业的普通家庭,一起听听儿女和父辈之间的故事。
曾祖父向义,贵州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四代人,教龄超百年,桃李满天下
“很神秘,让所有的难题都变成乐趣;很神奇,说上一句话也惊天动地……”,歌词对教师这个职业的描述,对于小时候的张雪珺而言,就是“大人”应有模样。
张雪珺的曾祖父、外公、外婆和母亲,一家四代的教育历程跨越半个多世纪,他们是一家人,也是师生、同行,更见证了从“读书难”“有书读”到“读好书”,见证了贵阳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也见证了贵州教育的翻天覆地。
“曾祖父向知方(义)教授是著名的古文字学、声韵学、训诂学专家,兼擅书法篆刻。抗日战争期间,闻一多先生随清华大学内迁云南,路过贵阳时,曾拜访曾祖父,畅谈石鼓文研究,一时传为佳话。”
“外公王宗祐是贵阳一中数学老师,外婆向芬是贵阳市贵溪小学的语文教师。我常常从外公外婆的学生口中听到例如‘要不是老师当初总管着我,我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之类的话。”
“母亲王碧珺曾是贵阳市达德学校校长,她的学生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有的成为医生、有的成为科技工作者,有的像她一样成为老师……”
在这个大家庭里,长辈言传身教成为了后辈的灯塔,张雪珺说。他们一代代坚守初心,并在教育事业中收获了不少快乐,尤其是看到一届届学生顺利毕业,心里会有说不出的高兴。
如今,在这个教师世家中,最年轻一代的她,是贵阳市南明区小学语文教研员。
外公和外婆
责任与坚守,热爱与奉献,一脉传承的教师情怀
为人师表的职业精神,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长辈的这些品格,让张雪珺从小用虔诚的眼光来看待教育,这也可能就是刻在骨子里的对教育的那份理解和尊重。
责任与坚守,热爱与奉献,一脉传承的教师情怀,早在张雪珺心里就开始滋生。她十分珍视教育教学中的每一分钟、每一堂课、每一份信任,因为全家都是教师,平时的家庭聚会也是个热闹的小型“教学研讨会”。
教学生涯里留给她印象最深的,是班上一个叫小宇(化名)的小男孩,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小宇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总是影响周围的同学。可慢慢地,小宇感觉到同学们的疏离,他自己很难过,很无助。
“要照老师说的去做,努力地去做。”张雪珺找到小宇并与他约定。
小宇的记忆力很好,许多不要求背的课文他也能够流利、一字不错地背诵出来。张雪珺便让他回家提前预习要学习的课文,要求他读通、多读几遍,如果能背诵下来更好。当课上,张雪珺提出:“现在谁能将这篇课文背诵下来了?”同学们们先是面面相觑,接着纷纷立起书低下头默读课文。
张雪珺的眼神落在了小宇的身上:“小宇,你可以吗?”全班的眼神齐刷刷地看向小宇,他点点头站起来就开始背诵,张雪珺知道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要求背诵的课文篇幅不短,在小宇即将背诵结束的时候,全班孩子已举起双手要给他鼓掌。看到赢得了掌声后的小宇脸上露出了害羞、欣喜的神情。张雪珺知道,自己成功了。后来,班上的同学对小宇多了几分欣赏,相处时的氛围也逐渐缓和。
张雪珺
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耳濡目染是最好的“学”
上大学前,教师就是张雪珺向往的职业。但随着知识的增长、视野的拓宽,张雪珺也曾对其他职业产生过好奇,她充分利用大学期间的假期、实习期前往报社、电视台、旅行社等单位实习……但还是教师这份职业最能让张雪珺找到归属感,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的她非常重视老师的身份。
回忆起人生中的第一堂课时,她感叹那真不能算“会上课”,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啊!但正是因为家庭的因素,第一次踏上讲台的张雪珺内心“底气”十足。
母亲王碧珺退休前
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领着张雪珺走向教室并对她说:“今天教研室的教研员老师来听你的课……”
“好的!”那一刻的张雪珺对自己准备的课程是胸有成竹。她也暗暗告诉自己,没关系,就是多一位老师。
张雪珺的第一堂课,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她与孩子们学字、组词、朗读课文,孩子们积极性很高。那堂课结束后,教研员给出的专业评课指导及肯定,也让她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她深知,作为教师,那“神秘”、那“神奇”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与不断学习、自我完善的幸福感。
“母亲也是我的数学老师。”按张雪珺的话说,作为教师子女,整个小学六年,“杀鸡儆猴”用在她身上很贴切。
与母亲一起度过教师节
“我从教时间不长,没有像父辈、祖辈那样桃李满天下,但把他们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得把教育世家的家风传承下去,用责任与担当、爱心与耐心,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力量,不断追求进步、自我完善,做终身学习者。”张雪珺道出了这个平凡又不平凡的家庭,用四代人接力,在三尺讲台上传道、授业、解惑,用一辈子的时光书写的师者本分。
策划 刘丹 田儒森 王奇 钟俊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冷赛楠
编辑 章虹
编审 干江东 张传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