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色达县:多维发力 多方增效 构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

来源: 甘孜党建 时间: 2021-11-15 22:47:32

色达县立足基层治理实际,抓住关键处、找准突破口,以党建为引领,从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建设队伍和强化保障着手,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

织密组织“覆盖网”,畅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把党组织覆盖作为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重要内容,创新党组织设置方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坚持应建尽建,通过单独组建、联合共建等设置方式,在农村、社区、寺管会所和“两新”等领域建立各类党组织156个,聚焦“五个基本”推动各领域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整顿13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建立起科学、顺畅、高效、严密的组织体系。探索“乡镇党委、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体系架构,在133个村(社区)建立网格党小组438个,实现党的基层体系全覆盖。持续推进“功能型”党组织建设,组建跨省跨州跨县边界联合党组织10个,在70个虫草采挖点建立临时党支部45个,成立社会党组织9个,延伸党建触角,消除组织覆盖空白点和薄弱点。

筑牢制度“防火墙”,练就基层治理“强健体魄”。

创新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方法载体,推动基层治理重点和难点工作落地见效。整合党建、政务和公共服务等资源,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科学治理、齐抓共管”的管理机制,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主动上门和联系服务群众制度,让基层治理资源集中、管理集中、服务集中,提升治理质量和效率。3个社区党支部加强对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党员志愿服务队等的组织引领,建立“一核引领、多元共治”的治理机制,引导社区党员干部、专职工作者、居民群众等力量参与治理工作,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新局面。建立以村党支部为领导、自治组织为基础、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其他经济社会组织为补充的村级组织体系,完善村党组织领导下的村级治理体制。

夯实队伍“根基石”,锻造基层治理“强劲筋骨”。

坚持“选育引”相结合,把安心基层、善抓治理的人才聚集到服务群众一线。高质量推动村(社区)“两委”和乡镇领导班子换届,选举产生977名村(社区)常职干部,选拔159名优秀人才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选优配强乡村领导班子。采取分层分级的方式,实现新一届乡村领导班子全覆盖培训,选派90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计划,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依托东西部协作和省内对口帮扶,通过援藏帮扶、短期援助,引进基层治理人才13名。激励引导人才向基层聚焦、向基层流动,为122个脱贫村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村选派366名帮扶力量,建强基层组织、办好为民实事、提升治理水平。持续实施“万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工程”,从大中专毕业生、致富带头人和退伍复员军人等群体中,培养村级后备干部401名,为基层队伍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架构保障“延伸链”,激发基层治理“活力细胞”。

坚持赋权与赋能相统一,压实责任与关心关爱相结合,把更多的社会资源、管理权限和职能职责下放到基层。印发《色达县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任务清单》,明确县级部门、乡村党组织基层治理任务,推动基层治理见效。印发《色达县下放乡镇行政权力事项实施方案》,厘清乡镇职责边界、规范乡镇权责清单,做到“下沉、赋权、见效”,推动乡镇集中精力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把基层治理纳入乡村两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和年度党建工作考核,压紧压实乡村两级抓治理责任。全面提高换届后村(社区)干部待遇标准,按要求兑现驻村帮扶力量有关待遇,投资9000万实施基层阵地建设,按11万和6万标准分别落实村(社区)基层组织活动和公共服务运行经费,加强基层保障,推动乡村有能力、有条件、有责任抓好基层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