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之根,千年文脉、红色沃土……木兰史话,千年人文走进生活
题 记
[ 春秋属黄,战国归楚,秦时南郡,汉末刘表使黄祖筑城,北周得名沿用至今。
大美黄陂山水,在千百年历史绵延间,有青铜铭文、传荆楚文化,有“二程”读书、唱木兰颂歌,烽火岁月的红色精神流传至今,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了日常生活,点缀出美好生活的别样风韵。]
2021年,红色游黄陂,红色沃土见证百年风华,一曲楚剧《江姐》燃动江城;史话游黄陂,千年历史走进了寻常生活,“新晋网红”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打卡正忙;文韵游黄陂,文脉传承间乡趣留在心中,先贤走过的路上唱起了“木兰歌”;民俗游黄陂,一城风韵尽在乡音曲调与风俗技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副其实。
这一年,历史、人文、红色等众多文化底蕴焕发新意,在黄陂凝聚出一个个文旅IP,生长出有回忆、有精彩、有生活、有新潮的黄陂文旅新体验。
盘龙城遗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供图
千年脚步,沧桑史话融入城市中
一座城市的历史,总是停留在人的脚步里。黄陂的五分山水五分田间,风流人物与寻常百姓皆纷攘而来,一起走出了千百年的沧桑史话。
60多年前,苦战滔滔洪水的人们不曾想到,盘龙湖畔的一铲一锹,会发现一座“尨尨之城”,将武汉的城市之根扎在了3500年前的盘龙城。
历史的间隙中,风流人物演绎,更多却是寻常百姓的一个个脚印,在黄陂的山水间找寻着“世外桃源”。相传战国时,以国为姓的黄人一支在故国为强楚所灭后一路流离至此,找到了自己的落足之处。千余年后,明洪武年间,江西余姓一支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在勤俭耕读中建起了一幢幢徽派建筑,留下了“方块石板路,滴水线石墙,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的童谣,也留下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
游客参观盘龙城遗址考古发现。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供图
而今,历史的烟云散去,村落与古城都已融入生活。在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的盘龙城遗址,3000余件青铜器、陶器等文物静静讲述着曾经的故事,“庞贝:瞬间与永恒——庞贝出土文物特展”与“长江万里青——长江流域青铜器精品展”在这里对话,“小小考古人”们制作着自己的“青铜器”,年轻人也总不忘打卡博物院的“网红墙”,在各大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假装在埃及”。节假日,600余年的大余湾古村中,10岁上下的小朋友们一队队走过,他们只管用画笔尽情写生出眼中的风景,然后高高举起自己的作品,“看我画的房子好不好看!”
一展追望青铜时代。盘龙城遗址博物院供图
乡音传承,文脉乡趣留在百姓间
在黄陂,一代代的脚步与乡音也积淀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山立宗的先贤大儒、传诵千年的英雄传说、唱在身边的乡音曲调……文化传承在黄陂人的口中、手中、心中。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一曲《木兰辞》唱出了那木兰山下的小姑娘,如何跨马征战为名震四方的巾帼英雄。如今,“木兰故里”已成为黄陂文旅的金字招牌,木兰走过的山水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是华中最大的城市生态旅游景区群。一系列艺术精品也为“木兰”添下更多精彩注脚,“木兰传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原创民族舞剧《花木兰》荣获“荷花奖”,大型音舞诗画《木兰山组歌》和大型楚剧《少年花木兰》唱响全国。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九百多年前,一位远游他乡的书生写下了怀乡诗作。这位书生程颢,与其弟程颐开宋代理学之先,被世人尊称为“二程”。作为“二程”出生地,程乡坊、双凤亭、理趣林、流矢湖、夫子桥等先贤脚步在黄陂串联起一条文化游线。而与岳麓书院并称的“二程书院”,既是祭奠先贤、品读经典的好地方,也在廉政教育、读书讲座、书画展览等活动中成为一方文化阵地,将“二程”文脉写进了生活里。
一代代传诵的,不仅有英雄与先贤,也有自己的乡音曲调。“人有三曲戏,到老不怄气”,在楚剧的发祥地黄陂,演楚剧、看楚戏、哼楚调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武汉市黄陂区(楚剧)在日前更是新获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乡音传承中,黄陂人手里的“小玩意”也成为了文化财富。泥人王村的“黄陂泥塑”不仅塑出了五百罗汉,也让一个个泥塑精品走进了百姓人家、走向了世界。据黄陂区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楚剧”和“黄陂泥塑”为代表,黄陂已有各级“非遗”近百项,成为发掘黄陂文旅产业全新价值的IP集群。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大余湾。大余湾景区供图
星火激扬,红色资源焕发新生机
“只有行动起来才能推翻旧社会的压迫。”在和同学的通信中,黄陂青年唐际盛如此写着,也如此实践着。1920年他和同乡便在黄陂组建起“乡村改进社”,以此为阵地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推动社会革新,播撒下黄陂的星星之火。
此后,黄陂第一个中共党组织——中共三合店支部在1925年诞生,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创建在木兰山,姚家山成为抗日战争时期的红色堡垒,木兰湖走出了7位开国将军……黄陂这片热土留下了一笔笔宝贵的红色精神财富。“让红色遗址遗迹可到、可看、可体验。”黄陂的“红色财富”在保护与优化中成为红色旅游资源,已建成木兰山、姚家山、木兰湖等A级红色旅游区域,串联蔡官田“首义第一村”、姚家山“抗战第一村”、甘棠铺“潘忠汝故里”等点位构建形成红色旅游线路,一批党史教育、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的示范基地也落地生根。
“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建成国家4A级景区。姚家山景区供图
“革命先辈们勇于牺牲、奋战到底,这样的精神很值得学习。”2021年正值建党百年,众多市民游客来到了红色景区。吃野炊饭、重温入党誓词、参观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在姚家山景区,红色之旅已不再是简单地走走看看,充实的体验内容让红色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黄陂的红色精神不仅引人来,更走了出去。建党百年之际,由黄陂楚剧团排演的楚剧《江姐》亮相江城,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武汉市优秀剧目展演”并在武汉、黄冈等地巡演,每当“到明天全国解放红日高照,请代我把孩子来照料,告诉他胜利得来不容易,别把这战斗的年月轻忘掉……”响起,现场总是充满了掌声与感动。
(策划:长江日报城市运营研究院 撰文:李昕宇 郑军辉)
【编辑:付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