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阜宁名校优生:黄海潮涌,庙湾风起,且待鲲鹏振翅飞

来源: 交汇点新闻 时间: 2021-11-25 16:35:24

5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优生,选择这座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安放青春,追逐梦想。他们曾经光芒万丈,他们必将绚丽绽放。——题记

阜宁印象

昌玉婷微胖,爱笑,语速很快,一张嘴就暴露了大大咧咧的性格。从家乡安徽巢湖,来到阜宁工作,昌玉婷用“无缝衔接”形容自己的感觉。我们那里,回家也叫回嘎,听起来格外亲切。昌玉婷说,地理风貌,饮食习惯,甚至语言都很接近,就像在家一样。8月份入职至今,昌玉婷胖了十斤,她认为“罪魁祸首”是人才公寓的大厨,黄豆烧猪蹄和回锅肉肥而不腻,瘦而不柴,每每让她爱不释口。

同昌玉婷一起来到阜宁的,还有5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名校优生。2020年,盐城市推出人才新政名校优生“汇盐行动”,优渥的入职条件,真金白银的资金补助,吸引了全国20所名校1329名大学生,来到这座黄海之滨的美丽城市。来自甘肃甘谷的马骏,不久前参加了一场名校优生座谈会,对领导的讲话,马骏用了两个词评价:实在和犀利。我问,为什么用犀利这个词。马骏解释说,领导的每一句话,都抓住了我们的心理,点明我们最关心的问题,比如抛弃光环,对职场的担忧等,感觉很懂我们。

张锐的家乡云南昭通县,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属于典型的山地风貌。初见苏北平原的一马平川,让她觉得新鲜而有趣。整洁的市容市貌,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给她留下深刻印象。张锐本来自己租了房,听说县里在人才公寓为每位名校优生配备了单间,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张锐立刻搬了进去。搬家时,科长主动提供车辆,里里外外帮忙,让她很是感动。张锐所在科室需经常跟群众打交道,有时科室同事跟来访者一通“山芋腔”,让她云里雾里。同事们看出他的小尴尬,就用普通话“翻译”一遍,耐心地讲给她听。

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张洁,选择加入县融媒体中心,成为一名新时代“小记”。第22个记者节当天,张洁和同事们到吴滩、羊寨等地调研采风,品尝到了羊寨苹果,农民自制的辣椒酱。辣椒酱就饭,川妹子吃了满满一大碗后,评价是“够味,就是有点上头,跟喝了酒似的”。临走时,好客的主人特意给她装了一瓶带走。打开张洁的微信视频号,罗桥的稻田,板湖的菊花,吴滩的蛤蜊港,在她的镜头之下摇曳生姿,配上极具专业水准的介绍,很有感染力和冲击力。

爱在庙湾

王韩萍的家乡福建莆田,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美誉,距离盐城1000多公里。从三伏天到立冬时节,回顾四个多月的工作,让王韩萍感慨颇多。“刚开始对业务还不精通熟悉,我就不断请教领导同事,大家都非常热心地为我答疑解惑。”下班后,王韩萍喜欢四处逛逛,品尝新盛街热气腾腾的特色小吃,欣赏射阳河的晨光夕照,感受淮东大地的钟灵毓秀。

就职于文广旅局的王悦有着与王韩萍同样的喜好,每晚下班后,会趴在阳台上,听晚风拂过耳际,看晚霞慢慢消散。上班路上,王悦骑着小电驴,沿着整治一新的串场河,欣赏来往的船只与停泊在河边的渔船。阜宁常有的好天气,让她神清气爽。这是一座有烟火气的城市,有爱,有温暖。王悦说。

王悦的男朋友,是来自淮安市洪泽区的名校优生朱振宇。来阜宁之前,朱振宇有很多疑问:阜宁是怎样的一个城市,会面临着什么样的工作环境,能得到了什么?而答案,在日常点滴里被捕捉,未来,在朝夕相处笃定。朱振宇拉着女朋友跑遍县城大街小巷,结论是:这里就是最好的舞台。前不久,朱振宇参加了县里组织的党政办公室系统人员培训班,到浙江大学学习五天,收获满满。“对我来说,如何更新思想,走在问题的前面,是课程解惑之后,产生的更大问题。”

名校优生首次聚餐活动中,窦宗霞第一次遇见王其其。一个来自云南,一个来自安徽,两颗年轻的心,在组织部举办的中秋晚会上,在玩狼人杀中,在聚餐和旅游中,渐渐走到一起。现在,两人一起上下班,周末一起做饭,一起种花,在阳台看落日,在公寓内散步,稳稳地守护两个人的小幸福。感谢与阜宁相遇,让我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那个他。窦宗霞说。

来自湖南常德的翟彬宏,同样为了所爱之人,义无反顾来到阜宁。两年前他第一次来到盐城,看到满大街跑的同样挂着J字打头的汽车,顿时感到很亲切。田野上高大的风力发电机,又让他感到无比新奇。单位同事们的热心帮助,让他快速融入到这个新的集体。隔三差五,翟彬宏会花上一个半小时,坐顺风车去淮安看望女朋友,精心呵护着这份“双城之恋”。

梦在启航

博士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李霏,是首位来到阜宁的名校优生。进入应急管理局工作后,局里给他安排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同志“青蓝结对”,手把手教,点对点指导。为让名校优生找准定位、尽快成长,县委组织部为名校优生量身定制岗位“阜”能一对一行动。李霏发挥所学所长,牵头开发了“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考试系统”,得到市局领导的肯定和推荐,周围县区纷纷前来观摩学习。

阜宁首届名校优生中,来自安徽的毕业生特别多,周华钰便是其中之一。他的家乡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初见阜宁,他直言“已经超出想象”。全国排得上号的空气质量,让他觉得“好奢侈”。周华钰每天对着天空,咔咔咔留下许多照片,发给家人和朋友。带给周华钰更多惊喜和幸福感的,是组织部门的贴心服务,单位领导同事的热情关怀,人才公寓的便利舒适。前不久,在领导和同事的指导下,他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心窃喜许久。

昌玉婷在医保局的工作,主要负责国家集中采购药品完成情况的督查,以及DRG付费工作细则的实施开展。回首四个多月的职场体验,她觉得首先是观念的转变。“踏入社会门槛,我们就不再是学生,要为工作负责。”在县图书馆工作的先是负责单位公众号的运营维护工作,后来由于工作需要,调到财务会计岗位。在同事耐心细致地辅导下,仅用两周时间,就挑起了财务工作的大梁。爱学习,会学习,是名校优生们的强项和优势。

来阜宁工作四个月,张洁走访了47个村,拍摄2480张照片,撰写的罗桥镇“稻叶动秋声•科技助高产”、陈良镇芡实丰收芳满堂等15篇报道上了“学习强国”平台。每天写工作日记,梳理采访心得,张洁乐此不疲,浑身散发着“川妹子”特有的热情。刚来阜宁时,张洁有点担心阜宁会排外,怕自己融入不进去。“没过多久,我就否定了这种想法。阜宁重视人才,任何闪光的想法、向上的努力、奋斗的心都会被重视。”

是的,青春作证,时光见证:在这片蕴蓄希冀的土地上,每一颗年轻的心,每一个追逐的梦,都会被温柔以待。这是一座城市,对人才的尊崇,对信任的回馈,对选择的谢忱。

(阜宁县委组织部  邱春潮  袁叔衡)

编辑: 严红兰

关键词: 阜宁 黄海 鲲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