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用黑白木刻表达多彩的上海城市文脉,来一趟别样的“上海之旅”

来源: 解放网/上观新闻 时间: 2021-12-22 06:36:06

摘要:城市建筑还能如此“阅读”

从充满古韵的江南,到红色精神的起源,再到都市的快速发展。一幅幅黑白木刻版画中,多彩的上海城市文脉焕发出别样图景。

日前,以“建筑可阅读”为主题的“上海版图”主题版画作品展在普陀区文化馆展出。跟随着展览的动线,仿佛经历了一场上海建筑景观之旅,也触摸到这座城市的生命脉搏与历史记忆。

展览由上海市普陀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新华发行集团联合主办,普陀区文化馆、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上海海派连环画中心联合承办,上海杰讯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

以“小”见“大”,用黑白木刻表达多彩城市风貌

今年正值纪念鲁迅新兴木刻运动90周年。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鲁迅在上海揭开新兴版画的历史。他曾说:“版画究竟以黑白为正宗。”

本次展览展出了沈雪江、金祥龙、苏岩声、徐增英、沈文婷五位版画艺术家以上海建筑、景观为主题创作的60幅黑白木刻作品。通过传统的黑白木刻的方式,不仅表达艺术家对上海城市景观的观察和感悟,也是对鲁迅先生的纪念和致敬。

“纵观世界美术史,特别是近现代世界美术发展史,许多杰出的画家都曾经为他们所心仪的城市呈现了他们所见所思所感的名作。”展览学术主持、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表示,“无论是巴黎、伦敦、维也纳、柏林、马德里、巴塞罗那、莫斯科,还是纽约、芝加哥、东京......我们都能够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艺术家的绘画中寻觅到这些城市曼妙的身影。以黑白木刻的艺术形式全面反映一座城市的景观、风貌、历史,在画坛确实还不多见。”

本次展览的所有作品尺幅小巧,均采用统一黑白木刻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家个人独特的风格语言、艺术刻画,为观众打开上海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空间版图。

参展艺术家徐增英表示,中国创作型的黑白木刻肇始于鲁迅先生所倡导的新兴木刻运动,借鉴、学习了西方的艺术形式,生发于西方的造型意识,如大黑白、块面与空间。“气韵生动的精神境界,是我在作品创作中所追求和努力的。”

风格鲜明,表达艺术家的多元视角与思考

从邬达克的武康大楼到江南古典园林的豫园,从古镇潺潺的流水到上海中心外飘动的流云……展览中,以上海城市景观为题材的黑白木刻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将城市的今天与过去相贯通,梳理了上海丰厚的历史文脉,表达出新时代的艺术家对上海这座城市的认知和热爱。

“我们理应奉献给观众一个不同的视角,让他们用一种更加感性的、生动的、同样是不寻常的、有审美距离的以及用身体而非纯粹视觉的眼光,去重新阅读我们所身处的城市环境。”参展艺术家苏岩声表示。

艺术家金祥龙参展作品以浦东题材为主,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临港新城、张闻天故居等。他说:“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浦东人,我亲眼见证了浦东的发展和变化。家乡的腾飞感动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感觉热血沸腾。”

沈文婷作为本次参展艺术家中的年轻艺术家,也从她的视角出发,表达她对这座城市的情感。“上海是一个具有深度包容性的城市,海纳百川是他的名片。身在这样一个既有着悠久历史,又非常现代化,同时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城市,使得我时常有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沈文婷说,“传统与现代的碰撞,质朴与简约的融合,宏伟与高雅的交织,上海实在是有太多地方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

跟着展览的脉络,来一次多彩的上海之旅

本次展览内容以“游记”为线索,以“建筑”为内核,以“版画”为载体,结合历史记忆、时代变迁和城市进程的发展脉络进行展示。

展览共分为六个板块:古韵遗风-千年文明的静默与开放、海上交辉-中西文化的相遇与融合、风云汇聚-百年激荡的思想与信仰、刻画时光-市井生活的记忆与重塑、城市艺文-空间能量的探究与绽放、城市律动-新城发展的速度与激情。

“这些景观都是在上海生活的人们所熟知和引以为傲的建筑地标和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场景。”策展人冯赟介绍,“中共一大会址、东方明珠、南浦大桥、上海博物馆、国际饭店、武康大楼、七宝古镇、苏州河岸……都诉说着上海的记忆、文化和精神。艺术家用其独特的风格语言、艺术刻画,为我们打开了上海这座城市丰富、多元的空间版图。”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22年1月6日,展览期间,还有参展艺术家的线上导览,带大家通过版画这一艺术载体感受上海这座城市的魅力。

标签: 上海 文脉 木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