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楼组到楼群,宝山这里的楼道自治创出层层精彩!
加强社区治理,既要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也要发挥居民的自治功能。楼道自治是社区治理的基础体现,把居民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走出家门、融入社区,感受自治、共治、共享的温暖社区。
万临家园小区作为创全点位,随着创全工作的深入开展,始终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大改善了社区环境面貌,提升了居民文明素养。同时更收获了越来越多的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来,涌现了一批热心帮助居民、服务社区的楼组长与志愿者。在新梅淞南苑居委的推动下,楼组长积极组织楼内居民走出“小家”、融入“大家”,楼道成为了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交往最近距离的公共空间。
居民们对于“活力楼组”创建的概念早已不陌生。热心且有信心的楼组长们积极汇总楼道居民意见,通过“社区通”平台自荐并主动申报参创。最终,经评估商议确定,由五个凝聚力强、特色鲜明的楼道(17号、21号、22号、23号、24号)共同参与“活力楼组-活力楼群-活力社区”的试点探索工作,努力推动社区共同体形成良好辐射效应。
一张值日表,唤醒楼道活力
自从楼道内有了微信群,在楼组自治小组成员的带动下,大家每天早晚都会“云”问候,渐渐从偶尔点头示意的“陌生人”变为互相嘘寒问暖的“老朋友”。
有一天,公告栏内出现了一张值班表,上面写着——“环境卫生请找17号楼102室的王阿姨,需要帮助请找24号楼1101室的崔阿姨。邻居带头亮身份、做志愿,我们要为共同的美好家园尽一份力。”
经过热烈讨论,大家决定根据兴趣爱好制定楼道主题,将楼内环境布置一新。有的居民拿出了亲手绘制的十字绣、书画等作品,有的居民添置了绿植、工艺品等装饰物,还有居民带着孩子一起在楼内进行彩绘,楼道变得既整洁又美观。没多久,楼道公约、自治制度纷纷应运而生,大家出点子、想方法,努力把楼道打造得更加和谐温馨,“活力楼组”与“活力楼群”建设驶入了“快车道”。
一张全家福,由“相知”到“相融”
“我建议门厅内要放一张全家福,走进大门就有了家的感觉。”这个想法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17号楼的18户居民相约在周日十点,有的一家三口,有的一家五口,全员集合拍摄全家福。快门按下,定格住了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从此,小家集合成了大家,客厅延伸到了门厅。门厅议事逐渐成为了楼内居民生活的一部分。小区修剪绿化、更换门禁系统等社区内的大小事务,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进来,居民们的自治意识得到显著提升。
一场生日会,楼组连成群
17号楼内有一位老人即将生日,自治小组正讨论并筹备着如何举办一次充满浓浓邻里情的生日会。21号楼的徐阿姨得知后十分赞同,表示自己楼道内也有一位居民同月生日,希望能够一起举办、共同庆祝。随即,便成立了临时讨论小组,策划组织了一场温馨的社区生日会。
生日会当天,五个楼道、二十余名居民自发参与活动。这些邻居中,有深藏不露的烘焙能手,带来亲自制作的生日蛋糕;有厨艺高手,送来一碗碗热气腾腾的长寿面;有擅长歌舞的达人,献上一首首喜庆动听的歌曲。“第一次参加这么热闹的生日会,让我真切感受到邻里和睦的快乐。”两位寿星激动地表达着感谢,在大家的祝福声中笑靥如花。
一次集体外出,我们是整整齐齐的一家人
随着“活力楼组”建设深入推进,居民的参与度不断提升,积极性愈发高涨,有居民提议组织一次集体活动,既能走出家门增长见识又能更好地融入社区。
在新梅淞南苑居委的组织下,12月8日,五个活力楼组共50余名居民,报名参与以“重温历史,不忘初心”为主题的红色之旅,来到中共一大会址,一同感悟百年党史。82岁的徐爷爷是所有人中年龄最大的,大家处处关心、事事照顾,上下大巴车总有主动搀扶、帮忙的热心邻居。参观过程中,也是陪伴左右、形影不离,一边回顾党的诞生与发展历程,一边聆听着徐爷爷讲述他自己的红色故事。
经过几次集体活动的开展,许多一开始不关心社区建设、不喜欢参加社区活动的居民纷纷转变了想法。他们表示,原本下班回家就进入了自己的小世界,现在才发现还有一个更广阔、更值得深入体验的“大家庭”,这样一份获得感、归属感与认同感无可比拟、无法取代。
一顿团圆饭,浓浓幸福味
热腾腾的团圆饭,乐滋滋的邻里情。近日,“活力楼群”的居民们在万临家园淞益中心一起吃了一顿迎新餐。从制定方案、通知人员,到准备美味、布置现场,大家人人参与、分工有序、默契十足。
“几个月以前我就开始期待这顿团圆饭了。远亲不如近邻,大家能聚在一起迎新年,太有意义了。”有居民表示,品尝每道菜的不同味道,能够很好地了解到做出这道菜的人的性格、喜好、习惯,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感情。一边聊家常,一边谈美食,在欢声笑语中,大家充分感受着来自社区大家庭的爱与关怀。
同一个楼道的居民拥有相同的居住环境和直接的共同利益,在情感上也有着难以分割的纽带关系。因此,新梅淞南苑居委着力为“活力楼组”建设提供更好的平台,推动“活力楼组”向“活力楼群”“活力社区”延伸拓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建立合理完善的自治制度,不断“添火加柴”,帮助居民逐步适应从“小家”走向“大家”的过程,让居民沉浸在满满的幸福与温暖之中。
(来源:上海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