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23岁的画家,也是23岁的自闭症患者,杭州这场画展背后,有一个个美丽心灵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杨茜
我想做一扇窗,也想做一束光。当所有的窗连成片,所有的光聚成海,我们,便拥有了最广阔的天空,最温暖的心灵,最灿烂的自己。如影随形,点亮彼此!
一幅幅来自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杭州市弯湾托管中心同学们的绘画作品,组成了一场《如影随形 暖光行动》公益画展。
1月14日到1月21日,画展在浙江展览馆举办。
红色的背景、有格调的灯光,68幅作品慢慢延展,很难想象,它们出自一群智力残疾或者是自闭症孩子之手。
1】星星的孩子,23岁的画家
参展作品最多的,要属孩子们口中的“画家”子怡了。
剪着波波头的子怡有些高冷,不太爱搭理人,非常帅气地问:“你会玩《原神》吗?”
如果得到否定答案,她会转身:“那我们没有共同话题了。”
女孩有些胖,她说“我最喜欢猪了。”这次展出的其中一幅作品就叫《子怡猪》,主角是一只梳着子怡同款发行的胖胖猪,“这是我的自画像。”她说,自己太胖了,也会有容貌焦虑,所以有一段时间进入“减肥期”,跑跑步,少吃美食,很可惜,最后失败了,因为抵不过美食的诱惑。
“一提到猪,很多人都会联想到懒惰、笨拙,其实它们浑身是宝,就像猪猪女孩一样,同样可以很精致的。而且,你知道‘猪比人瘦’这个梗吗?猪的体脂率才15%,那可比一般人的体脂率低多了。”
话匣子打开了的子怡,会在画展中找自己的作品一一给记者做介绍。
“你吸猫吗?这只胖胖的橘猫是不是很可爱,我身边有朋友养的,我觉得这个很好看。”“今年不是虎年嘛。有个画家叫‘不二马’,最有名的作品就是胖胖的老虎,很经典的,我是模仿他的。”“这个《我和你》是我们的标志,很早的作品,这个简单的。”“《运河之上》是疫情期间画的,就是水彩画,临摹照片的。”……
子怡很厉害,遇到记者不太明白的领域,她很快在手机上找到相关信息科普起来。
然而只要稍微碰到她,她就会躲开。询问其他同学的作品,她只说“我不认识,我不知道。”
子怡妈妈始终默默跟在女儿身边,“她今天心情不错,还跟你说了这么多”。
子怡23岁,很小就被确诊为自闭症,就是人们口中“星星的孩子”。
他们一家跟所有自闭症家庭有着类似的经历,四处寻医、接受现实、耐心教育……子怡进了杨绫子读书,后来又去了弯湾,有了现在这种状态,作为妈妈,子怡妈妈说已经很知足了。
“她画画都是自学的,常常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可以连续几个小时画画,也可以一语不发好长时间。”对于子怡画画的天赋,妈妈想得很通透,“只要她开心就好”。
2】想让他经历所有年轻人该享受到的一切
和子怡的善于表达不同,27岁的文文更像腼腆的大男孩,说话也仅限于简单的语句。
他的作品也很多,知道文文有画展,家中的很多亲人都跑来看展,分享了文文的快乐与成功。
这幅《大合唱》,画的是一只只蜗牛努力在爬行。这是文文最喜欢的一幅。他的微信名就是“想要翅膀的蜗牛”。妈妈说,这是一直以来灌输给文文的理念,慢一点没关系,要不言放弃。
文文在襁褓中就被诊断为脑瘫,后来又因为患有自闭症的缘故,语言及各方面能力逐渐退化,是属于比较严重的一类。但是文文和妈妈不曾放弃希望,为了让文文学到更多,文文一直在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路上,“我想让他经历体验所有年轻人该经历享受到的一切。”
长大后的文文拥有“十八般武艺”——钢琴、游泳、篮球、非洲鼓、口风琴、绘画等。甚至在全国特奥会上,文文也是获得名次的。
很多人都惊讶于他的成长,只有父母深知,这一路走来有多不易。
为了让他融入正常环境,文文的小学和初中都是在普通学校就读的。高中,文文去了杨绫子学校,后来到了弯湾,工作岗位是弯湾食堂。
现在文文每天都很充实,去弯湾“上班”,学会了烧水、淘米、买菜、洗菜、切菜。
“特殊孩子的生活空间,一直以来都是双向的。一方面需要社会更多的包容,另一方面是自身需要融入社会,遵守规则,所以我总在教育培养文文,希望他更上一层楼。”妈妈始终相信,特殊孩子自身能力提高,加上社会在进步,他们就能共在蓝天下,和全社会共赴美好的明天。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校长俞林亚说,通过这些绘画作品,她看到了孩子们的努力,看到孩子内心的梦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不是每一个自闭症患者都是绘画天才,但他们通过绘画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不擅长言语,用画来诉说情感,抒发情绪就很好。”
本文为钱江晚报新闻资讯客户端“小时新闻”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客户端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包括但不限于要求删除稿件、赔礼道歉、赔偿本文采编成本及维权支出等。侵权举报、版权合作请联系:qbwl@853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