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社会 >

党员先锋 榜样力量 | 柴惠玲:用真诚热心赢得百姓尊重

来源: 湖北省司法厅微信公众号 时间: 2022-01-25 16:34:17

湖北省司法厅官方微信公众号

讲述湖北司法故事

“为弱势群体服务,最重要的是热心和真诚,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

作为一名退役女兵,柴惠玲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从2005年至今,退役回到宜昌的她一直默默耕耘在法律援助工作岗位,为维护老百姓合法权益而奔走。

忘不了,那位手足无措的农民工

柴慧玲1989年参军入伍,2001年退役来到宜昌,进入司法局工作。

从部队到地方,柴慧玲边干边学,之前没有法律执业经历的她,渐渐成了法律专家。

2020年12月,一位衣着简朴的男子来到宜昌市法律援助中心。连续几天,他只是在大厅转悠。柴慧玲主动询问得知,这名男子此前在某工地从事围墙拆除工作,不慎被倒下的围墙砸伤骨折,包工头只是在事发后给了2000元的生活费就不再管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不仅没有签劳动合同,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被哪家单位雇佣的。

“其实我也不知道要如何维权,到这里是因为这里的空调温暖,比我那个潮湿阴冷的出租屋好多了。”男子的这句话深深触动了柴惠玲。

“他们太需要帮助了,这正是我们从事法律援助工作的意义。”柴慧玲立即安排法援律师,带着这位农民工到事发地周边,经过几天寻访,找到了责任单位,最终帮助他获得了5万元的赔偿。这位开始只是想要一点误工费的农民工,对柴惠玲感激不已。

柴惠玲说,自己是一位退役军人,为人民服务是烙印在骨子里的。

把法律援助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为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柴惠玲发扬退役军人能吃苦、打胜仗的作风,主动参与各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活动。她长期坚持在“三八妇女维权周”、12·4宪法日、助残日等时间节点,积极与妇联、残联等部门配合,开展送法上街、入户活动。

到法律援助中心之前,她曾经因为没有执业经历而缺乏底气。但是她很快找到了发挥优势的地方,坚持长期与各大媒体合作,以案释法。她编写的宣传法律援助工作的稿件、法律援助案例被各类媒体采用超过600篇,通过开展活动发放宣传资料和刊发各类稿件,宣传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中心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柴慧玲保持退役军人本色,牢记为民服务宗旨,带领各法律援助机构大力开展便民服务活动,不断延伸法律援助工作触角。

她协助法援中心负责人带领全市14个法律援助机构,全力打造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将法律援助服务送到百姓的家门口。实行“法律援助零门槛”,畅通法律援助渠道,指导全市法律援助机构坚持多年开展农民工、军人军属等多个群体的专项维权活动。

她还结合工作实际扩大受案范围,简化法律援助案件的办理程序,降低门槛、简化手续、开设绿色通道,将更多的群众纳入法律援助范围,保障更多的农民工和困难群众得到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用法治和温情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蓝天”,得到广大群众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

2020年,宜昌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437件,法律援助事项19337件次,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3338.05万元。柴慧玲说:“12年的军旅生涯,造就了我能吃苦、有韧劲,遇到困难不低头的品质。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会继续保持军人作风,为老百姓服好务。”

来源 | 湖北日报

标签: 先锋 榜样 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