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房子抗风抗震吗?镇江新区房屋建筑风险普查“正在进行时”
“老人家,我们是小港村房屋风险普查员,请问你们这栋房屋是什么时候建成的,有安全隐患吗?”初春的早晨,春寒料峭,在镇江新区大路镇小港村,房屋普查员殷静和同事正在对全村所有房屋灾害风险展开实地走访排查。
在村民家里,普查员仔细询问房屋建筑相关情况,用手机拍照取证,把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手机,上传至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和市政设施调查系统平台,做到普查内容、数据上报快速准确完整。
小港村共有500多幢房屋,普查员挨家挨户、逐栋逐房进行调查登记、问信息、看结构、查裂痕、拍摄照片,做到不遗不漏。“风险普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不仅摸清了现有城镇和农村房屋建筑存量底数,也能借此了解城镇和农村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基本情况。”虽然辛苦,殷静却一点都不觉得累。
普查员认真负责,村民们也主动配合。“我家房屋有近30年房龄了,普查员上门查看房屋隐患并进行登记,我们很开心,通过普查,我对自家房屋质量也能够做到心中有数。“ 大路镇小港村村民朱建军笑着对记者说。
为做好这次普查工作,镇江新区城乡建设局牵头推进本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并成立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全力协调各乡镇街道,发动基层力量,把网格员纳入到此次普查工作中,成为房屋普查工作的引领员。”镇江新区房屋与市政道路生产项目经理陈大伟介绍,除此之外,还加强对普查员、网格员的系统培训,建立微信工作群;同时设立丁岗镇葛村和留村 2个试点村,在试点工作中,把系统平台中的图斑进行实地对照,从试点村中吸取经验教训,把优秀普查做法推广到新区各镇、街道,极大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高效开展。
自今年1月中旬普查工作开展以来,新区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前期调研、实地指导等方式,对普查工作开展情况跟踪并进行监督指导。同时,以“行业部门+网格+第三方团队技术支撑”的模式,按照“谁调查、谁负责”的原则,实现数据源头有保证、过程可追溯、成果可应用。 据了解,新区约共有4.5万栋房屋建筑,截至目前,外业调查工作已完成,后续将进行内业数据修正及质检。
“本次普查意义重大,可以掌握翔实准确的房屋建筑承灾体数量,为非常态应急管理、常态灾害风险分析和防灾减灾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决策依据。” 新区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凌倩琰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