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爱心人士手工接力 “300计划”灵活就业助残扶困
视觉四川 陈冬冬 摄
3月17日,绵阳“300计划”的发起者欧阳曼娘所在的牧云轩残疾人居家灵活创业培训基地中,已经挂满了兔子、猫头鹰、绵羊、等不同形状的用旧衣物改造成的手工作品,300计划是爱心人士发起的助残扶贫公益项目,项目发起者组织残疾人团队接受爱心人士的手工品订单,对旧衣物进行手工改造,每件收取300块作为劳动者的手工费及维持基地运行的辅料费,让参加劳动的残疾朋友可以靠自己的双手赚取劳动报酬,同时也将这些手工订单收入的20%捐献给没有劳动力的贫困残疾人。
当日13时许,涪城区滨江路18号花鸟市场内的牧云轩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师徒仪式”,保险行业的爱心人士来到这里,作为“师傅”给后入行的“徒弟”缝制手工品“欢喜双面猫”,寓意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希望自己的后辈认真处理工作事务,积极面对工作生活,同时与牧云轩共同将此次活动的费用作为爱心基金。
现场数位保险行业工作者从剪裁旧衣服布料开始,缝纫,填充棉花,再缝纫,经过在场牧云轩的手工培训师傅“兰婆婆”的不断指导,一步步将将旧衣服变成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布偶。
退休职工“兰婆婆”是牧云轩残疾人居家灵活创业培训基地的手工培训师傅之一,“2019年春节的时候,我参加了一场残疾人士的集会,听说牧云轩需要手工培训方面的公益人士,刚好我退休在家一直爱好手工,我就来到了这里,已经快两年了。”被大家亲切称为“兰婆婆”的龚显兰感慨到,现在牧云轩常驻有三个手工培训师傅,在这里对愿意用手工获得劳动收入的残疾人进行免费的帮培,共同完成来自爱心人士的订单。
“感谢爱心人士对残疾人的信任和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的支持,我们对愿意用双手劳动的残疾朋友提供渠道给与培训,也对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朋友尽力所能及的爱心。”“300计划”发起者欧阳曼娘说到,如今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来到这里,感受手工作品的“慢工出细活”,这样的爱心项目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牧云轩不接受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直接捐款,捐款不是长久之计,也会养成“要、等、靠”的懒惰思想,残疾朋友更需要的是一份养活自己的本事,过上自己劳动创造的生活。
近年来,我市一直致力于通过居家就业助力残疾人脱贫增收,通过形式多样的灵活就业方式,让残疾朋友既富了“钱袋”也富了“脑袋”,实现物质上精神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