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考古①|34家科研单位共寻古蜀之谜
四川在线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李婷 摄影 向宇
34年前,为了与烧砖取土的广汉村民抢时间,考古人员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争分夺秒完成了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的发掘。老照片里,为免压坏文物,派体重更轻的女队员下坑清理;青铜大立人出土时,只能多人合作一起人肉抱出坑外。
34年后,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对新发现的3号坑至6号坑的发掘,再也不是当年夜以继日的紧张和小米加步枪的困窘。考古发掘及文物保护预案层层审批完善、各种高科技设备充实发掘到研究环节,全国34家科研单位集体攻关……
“这不像是考古,更像是一次多兵种集团作战。”业内专家点赞。3月21日,记者走进考古发掘现场,感受这次即使在全世界也并不多见的世纪考古大发掘——
3月中旬,4号祭祀坑的象牙在发掘5个月后全部露出泥土之外。为免象牙脱水加速损坏,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在象牙上铺上湿毛巾、裹上了保鲜膜。参与工作的除了主持本次发掘的省考古院工作人员,还有来自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的文保人员。为他们进行技术指导的,是全国著名文保专家、荆州文物保护中心研究员吴顺清;在5号坑发现的金面具,来自国家博物馆的专家专门飞赴广汉指导研究修复;对丝织物残留的寻找,中国丝绸博物馆研究员周旸提前到四川培训考古人员……
一次重大的考古发掘,无论是发掘环节、文物保护以及后续研究,都是考古人员珍贵的学术材料。三星堆祭祀区重启发掘全国考古界瞩目,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却选择了开门搞研究,邀请全国33家学术机构深度参与考古发掘、文物保护与课题研究。高科技助力,多兵种集体作战,完成了一次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发掘的积极探索。
冉宏林介绍,这次考古发掘工作邀请了北京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等相关高校的团队前往助阵。专家咨询团队数十人,国内考古界大佬李伯谦、王巍、陈星灿、王仁湘等将在发掘至研究等诸多领域提供宝贵建议。课题研究,包括了公众关心的祭祀坑性质、三星堆青铜铸造技术等诸多方面。
有意思的是,获邀参与集体攻关的甚至还包括了消防战线的研究团队。这是因为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文物有明显被火烧过的痕迹。消防科研团队可以根据出土文物顺藤摸瓜,研究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究竟是在坑内将文物焚毁还是在坑外点火,当年究竟有多高的温度才能让不怕火炼的真金也溶化成一团。
“据我了解,这种多兵种集团作战,在中国考古史上是新创,是里程碑式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当年曾主持发掘过一、二号祭祀坑的领队陈显丹感叹。
据了解,三星堆祭祀区的考古发掘才刚刚开始。三星堆时期的农业生产体系和手工业生产体系究竟如何?为何能够支撑起一次又一次奢华的祭祀?精美的金面、青铜和玉器的原料究竟源自何处,如何运输到三星堆?古蜀国究竟有没有文字?凡此种种,都将成为整个科研团队追寻的目标,都有望在未来一一得到解答。
一场基于学术研究的考古发掘,正在带领我们重新认识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它曾经的生机与灿烂,它作为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怎样的贡献,答案正在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