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川百名编辑记者行走达州,这里的丰富和多元令人印象深刻
四川在线记者 吴梦琳
行走初心地,媒体看达州。4月27日-30日,由四川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主办,达州日报社承办的四川省报纸副刊研究会2021年年会暨2020年度四川省新闻奖报纸副刊作品奖评选会活动在达州举行。
达州,素有“巴人故里、红色达州、中国气都”之美称,也彰显着这个地处川渝陕结合处的城市的丰富和多元。
活动期间,来自全川40余家媒体的近百名编辑记者,先后探访了普光气田科技馆、巴山大峡谷、钢琴博物馆、张爱萍故居、515艺术创窟等地,虽然行程很紧,但也得以一窥达州的独特魅力。
从画展到钢琴,大巴山里“接轨”国际艺术
达州人文资源丰厚,曾经从这里走出了众多的画家。活动开幕式所在地,是达州515艺术创窟,这个位于罗江镇上的艺术园区,自去年初开园以来,罗中立、何多苓、冷军、高小华等国内甚至国际上赫赫有名的艺术家的作品,都曾在这里先后展出。
515艺术创窟所在地,是上世纪60年代代号为“515”的神秘弹药库,通过达州日报社近三年时间的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具有“地方·国际”艺术风向标的艺术高地。
打造时,保留了弹药库原有的老式建筑基础上,配套了艺术家工作室、餐饮、酒店住宿等,让这里成为一个体验感满满的综合性艺术园区。
“没想到,在这里居然居然可以看到如此国际化的策展和先锋的艺术作品。”参与活动的编辑记者们感叹。
同样,在达州钢琴博物馆的采访,也令编辑记者们大开眼界。3层楼高的达州钢琴博物馆,存放着300多架来自世界各国的名贵古董钢琴,刚刚步入博物馆,一楼最醒目的是一架约5米宽的“双子星超级钢琴”,这架银白色的连体钢琴在全世界只有2架。
它把两个普通三角钢琴琴身以相反的方式对排,放置于一个外壳中,将两架钢琴的钢板、连音板、边框合二为一,造型别致但兼具了实用性,支持4人8手联弹,价值达千万元。
钢琴博物馆建成开放,也推动了许多高雅音乐会在这里落地,美妙乐声回荡在这里,成为达州一道独特靓丽的城市风景线。
重走初心征程,追忆峥嵘岁月
达州曾是川陕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战场,达州共有8万多人参加红军,牺牲2万余人,鲜血染红大巴山,为革命胜利做出了不能忘却的贡献,据介绍,如今达州仍保存有影响的革命遗址遗迹达600余处。
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纵横大巴山,挥洒革命情。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发生了太多英雄故事。 今年是建党10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时节,全川编辑记者一行探访张爱萍故居和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重走初心征程,追忆峥嵘岁月。
单檐歇山式屋顶,木结构穿斗房屋,四合院布局,古朴简洁,编辑记者们在讲解员带领下,感受张爱萍将军从出生在达州到后来投奔革命,坚定走上革命道路、戎马倥偬的伟大精神和辉煌人生。据介绍,近年来,达州市对张爱萍故居按照文物建筑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故居进行了维修,提升改造后对外开放,这里成为了红色精神一个重要传承地。
“不忘记来路,才能更好地明白去路。”编辑记者一行感叹,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汲取继续奋斗力量。
依托自然禀赋打造支撑产业,迈步更新达州
此次活动,编辑记者们还走进了巴山大峡谷和普光气田科技馆、宣汉锂钾资源开发项目等地。
这些,都是自然留给达州的禀赋,凭借着艰苦奋斗和努力创造,把资源变为产业,把禀赋变为优势,推动着现代化达州的发展。
在普光气田科技馆,讲解员讲述了这里创造的诸多全国乃至世界之最,令人赞叹。一项项成就背后,离不开自然的恩赐,但更离不开后来人的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
几天时间虽短,但此次达州之行,这里的风土人情、秀丽山水和脱贫攻坚成果给全川编辑记者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受到了山水达州赋予这片大地的坚毅与热情。”“达州的壮丽、富饶、神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璀璨人文景观与秀美自然风光完美交融的宝地。”在活动微信群里,诸如此类的点赞不断,也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这里的景色之美、人文之异、风物之阜和时代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