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巴金书信仿真复制件捐赠仪式举行 李致:这些信展示了巴老的内心世界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5-07 12:16:06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成博

5月7日上午,巴金书信仿真复制件捐赠仪式在巴金文学院举行。四川省文联名誉主席、巴金文学院顾问、巴金侄子李致先生亲临现场,他向四川省作家协会捐献了259件巴金书信手稿复制件及实物,四川省作家协会向李致颁发了收藏证书。

捐赠仪式上,李致激动地表示:“每到巴金文学院和巴金纪念馆,我总会想起一些往事。”

李致回忆了设立巴金文学院的二三事,足见巴老的谦逊和低调。他说:“大家崇敬巴金老人。四川(包括重庆)众多作家,建议把四川文学院改名为巴金文学院。作协的领导让我与巴老沟通,我深知巴老不会同意,没有对他提及。在1993年的省作协代表大会上,由重庆作协主席黄济人提议改名,全体代表一次通过,坐在主席台上的省委领导杨汝岱和聂荣贵当场批准。巴老知道时,木已成舟,无法推脱,只表示不同意设巴金文学奖,建议设沙汀文学奖、艾芜文学奖。”

2004年,巴老百岁华诞。国务院授予巴金“人民作家”的称号。四川省委、省政府修建了巴金纪念馆,并在这里与全国作家协会一起,召开了庆祝巴金百岁座谈会。

李致还特别提到马识途老人一直关心巴金文学院和巴金纪念馆。“我和马老几次来这里,还和马老一起为新写的馆名揭牌。去年夏天,我和我女儿来,院长赵智陪我们参观,看见新展出的内容。前不久,李育樵说,引进了两位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的学生,纪念馆积极开展活动,我很高兴。”

李致介绍,为了充实纪念馆的内容,他这次捐赠的,有巴老给他的二百封信的仿真复制件,“这些信展示了巴老的内心世界,还有我父亲李尧枚,给巴金仅存的四封信的复制件。其中一封信,是我父亲鼓励巴金以自己的封建大家庭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的,即以后巴金写的《家》。所有这些信,由青羊区档案馆精心复制,几乎与原信沒有差别。”

李致还回忆了1997年,巴老在杭州对他的嘱咐:“人各有志,最要紧的是做人。”如何理解做人,三十几年前,我对一些青年朋友讲:一、学巴老爱祖国、爱人民;二、学巴老讲奉献,即巴老主张的'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索取';三、学巴老讲真话,严于解剖自己。”李致建议巴金纪念馆展览的内容,能突出这几点。

标签: 巴金 书信 仿真 复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