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劳动者 ▏邓琳:每一个危重病人救治成功,就是给医务人员辛苦工作的最大回馈
四川在线记者 郝勇
人物名片
今年47岁的邓琳,是广汉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主任,内科主任医师,德阳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德阳市重症医学专委会委员。2018年11月,荣获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去年,分别被授予四川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四川省先进工作者称号。2021年4月,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邓琳毅然请战,带领德阳30名援鄂医疗队队员紧急驰援武汉。在队员的共同努力下,用自己的平凡之躯守护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换来500多例患者康复出院,圆满完成驰援任务。
5月7日,该医院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从医23年来,邓琳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医务人员的誓言,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邓琳作为广汉市的重症医学专家,刻苦钻研业务,进修学习及参加学术活动所学知识毫不保留地向医护人员传授,并应用到危重病人抢救中。
有一年,邓琳从北京协和医院MICU进修归来后,在医院开展了德阳地区首例经皮气管切开技术,这项技术具有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的特点,极大地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减少了病人的手术费用,该项技术至今在德阳地区仍处于领先水平。她在ICU首次使用纤支镜技术来管理存在呼吸衰竭的病人,明显减少了病人的机械通气时间及在ICU住院时间。对于ARDS的病人开展了肺复张,俯卧位通气等方法改善患者的氧合。
针对重症肝衰竭的患者,邓琳认真研究人工肝技术,还亲自登门拜访四川省传染病医院老师,学习了血浆置换技术和人工肝技术,回科室后成功开展了广汉地区首例人工肝治疗,为肝衰竭患者带来新的生存希望。
还有一次,医院ICU收治了1名有机酸盐中毒的患者,患者到ICU时已经出现了严重意识障碍,合并呼吸衰竭,休克以及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的障碍,口腔、鼻腔及气道、尿道活动性出血,即使使用了极量的升压药物也难以纠正。
在常规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邓琳提出采用血液滤过联合血液灌流的技术治疗,因为是ICU第一次使用血液灌流技术,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和值班医生一起在患者床旁监测和观察治疗过程中的生理及生化的变化。通过积极治疗,患者生命体征逐渐平稳,损伤的脏器功能逐渐恢复,最后康复出院。
对于严重创伤或有出血风险的急慢性肾损伤的病人,邓琳改进了血液净化的抗凝方式,在广汉地区首次采用枸橼酸抗凝,避免了常规抗凝导致患者出血甚至死亡的风险,取得了很好的医疗效果。她带领医护团队成功救治了重型颅脑损伤、各类大手术术后监护及治疗、严重多发创伤、各种原因导致的呼吸衰竭、循环衰竭、重症胰腺炎、中毒、热射病等危重病人年救治量达近800名。她常常说,每一个危重病人救治成功,就是给医务人员辛苦工作的最大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