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开成都农业问号⑦|一张电子鱼鳞图,如何给成都农业生产方式转换打开空间?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01
首张现代鱼鳞图诞生,意味着什么?
一张A4纸上,紫红色的线条平直弯折,拉出一片田野的疆界。疆界里,落着若干个红色的印迹,犹如斑驳的鱼鳞,还有若干小的人头像散在各处……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全国第一张现代鱼鳞图——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八组权属界限图,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八组权属界限图,是全国首张现代鱼鳞图。
从某种意义上说,“鱼鳞图”是世界上最早的“地理信息系统”,始于唐、兴于明,记录了每块土地的权属、面积、四至,迄今已有约1200年历史。
入了国博的鱼鳞图,价值在哪里?这张鱼鳞图被视为现代鱼鳞图,成都是其始发地,有两个表现方式,一个是鹤鸣村村民领到的纸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一个是汇入农村产权交易所数据库的电子鱼鳞图。
“2008年,受政府所托,我们为鹤鸣村制作用来确定农村土地和不动产产权的土地登记系统。”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罗旭斌介绍,当年组建的5人小团队在半年内完成了中国首张现代鱼鳞图——鹤鸣村土地登记系统的绘制工作,图册与古代鱼鳞图神似。
这张鱼鳞图被视为土地的“身份证”,怎么理解它的作用?成都市农经站副站长杨洋如此解读:鱼鳞图就是代表每一块土地的权证,类似于给房屋办房产证。由于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所以“权属清晰才能流转顺畅”,流转顺畅才能让最能发挥土地价值的人来使用这块土地,实现优胜劣汰和不断创新。
“这个证件虽小,但却有革命性的意义”,郭晓鸣全程参与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他说鱼鳞图使土地产权得以明晰,让市场可以发挥其作用,更为优化地配置资源。
02
每块土地都有“身份证”,市场多大?
让每块土地都拥有自己的“身份证”,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开始推动全国农村土地确权,测绘鱼鳞图市场迎来了井喷式发展——目前,四川鱼鳞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提供服务,掌握了全国农村土地最多的数据量。
国内首个省级综合性种质资源库——邛崃天府种业园。
2016年5月18日,简阳市划归成都市代管。一年后此日,简阳市普安乡连山村村民欢天喜地,领到了自家农地的“鱼鳞图”——简阳市第一本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不动产权证书、集体建设用地(含宅基地)使用权及房屋所有权不动产权证书、林权不动产权证书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所有权证书、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使用权证书等七种证书,在此发放。
10年之间,从鹤鸣村承包地“一证”确权到连山村“七证”确权,成都持续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做到了为每一块土地都办理了“身份证”。2020年11月,简阳市被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评为全国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典型地区。
来自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的数据表明:自2013年中央1号文件开始推动全国农村土地确权至今,成都市累计共颁发各类农村产权证书1000万本以上,其中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9.3万本、颁证率99.5%。
“鱼鳞图”数据库建起来了,将来怎么发展?“鱼鳞图是土地测绘与调查前期采集的数据,数据的后期管理与深度应用是鱼鳞图更大的市场。”罗旭斌认为,全国鱼鳞图市场测绘是个千亿级市场,而后期应用仍将有15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可发掘。
03
成都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什么转变?
农村土地通过确权有了“身份证”,有什么意义和价值?
“农村土地确权过程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地理信息和人口数据,构筑了现代农业数字化的基础。”郭晓鸣认为,鱼鳞图的突破,为成都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供了基础条件。
土地有了“身份证”,获得了一定程度的自由,是不是就可以像人一样可以流动起来,地尽其力地尽其用?杨洋的回答是肯定的。
土地经营权可流转,促进了农业规模经营。图为位于郫都区安德街道棋田村的全省最大蔬菜种苗基地。
“三权分置”是在鱼鳞图基础上推进的重大改革举措——成都确定了“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原则,土地经营权由此释放出巨大能量——
土地经营权实现有价流转,告别过去农地“碎、小、散”瓶颈、形成规模经营,去年底,成都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72.67%。同时,释放出巨大的资本价值:去年底,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与全省20个地市州、123个区(市)县实现了交易信息联网运行,累计交易各类农村产权2.26万宗,成交金额1273.75亿元。
村民通过出租、入股等方式从田地上解放出来,催生出2万余名农业职业经理人,在全国率先探索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体系”为核心的“农业共营制”,有效破解了“谁来种地”“谁来经营”“谁来服务”的难题。
天府农业博览园被列入成都市66个市级产业功能区。
与此同时,成都创新设立了耕地保护基金,对履行耕地保护责任的农户和集体经济组织按照300至400元/亩·年标准给予补贴;配套落实粮食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对在市域内种植水稻、小麦50亩以上的规模经营主体,每亩给予200元奖励,切实防范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风险。
此外,成都探索构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六大体系”,在全国率先探索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和土地流转收益保证保险,该机制被写入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可以说,通过给土地办理‘身份证’,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取得了‘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成果。”杨洋说,“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下一步,成都将以“解剖麻雀”方式研究和探索“放活土地经营”,继续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