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何以“敢为天下先”? 请翻看这段激荡的民营经济发展史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5-20 10:00:57


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杨树 摄

四川在线记者 程文雯

蹲点点位

成都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

历史评价

改革开放初期,新津作为我省首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谱写了民营经济阔步前行的壮丽篇章,涌现出以希望集团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民营企业,被誉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

5月7日,记者来到位于成都市新津区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里的明珠公园。满眼翠绿间,一座红砖建筑尤为显眼——它就是新津民营经济博物馆。

如果将“新津”与“民营经济”放在一起,人们会检索到一连串荣誉:“中国民营经济最佳投资县”“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国营商环境百佳试点县市”……一座地处西南的小城,为何在民营经济领域收获如此多的全国性荣誉?走进博物馆,记者找到了答案。


1982年,新津获得表彰的万元户推着崭新的自行车走在街上。吴玉彬摄

一次突破 敢为天下先

在博物馆里,一份“申请停薪留职发展专业户”的报告尤其引人注意。

写这份报告的人是陈育新(刘永美)。1983年2月,大学毕业被分到新津县农业局工作没多久的他,主动向领导提出:“我申请采取停薪留职的形式,回乡搞上半年……”

原来,1982年8月甫一毕业,陈育新就通过自筹资金与银行贷款在自家地里搞起农禽养殖试验。之所以放弃“铁饭碗”,就是要一门心思创业。

其实,响应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号召,新津秉持“敢为天下先”精神,一直对个体经济发展持肯定态度——1982年初,当地破天荒地举行了万元户表彰大会,不仅拿出300辆凤凰牌自行车表彰相关对象,更喊出“恭喜发财”口号。然而,把一个大学生放回家“搞个体,发横财”,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全县像炸开了锅一样,众说纷纭,甚至有人骂我脑子发热,没有原则性……”时任新津县委书记的钟光林回忆。

所幸,新津积极鼓励个体经济发展的信心并未动摇。随着陈育新顺利离职创业,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鼓舞,当地乡镇企业快速发展,个体经济规模不断增大,还被省政府选入四川首批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

“下海”后的陈育新,则和家里另外三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和刘永好,东拼西凑了千余元创办起一家鹌鹑养殖场。而这家小小的养殖场,最终成长为我国民营经济领域赫赫有名的希望集团。


博物馆内展示的鹌鹑养殖工具。 杨树 摄

一段奋斗 勇闯险难关

“企业名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住所:成都市新津县希望城”……博物馆里,一张由成都市工商局发出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详细登记了希望集团的各类相关信息。

上世纪90年代,希望集团在新津诞生。但是,这条从小小养殖场到民营企业巨头的道路,走起来并非一帆风顺。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当时的希望饲料厂一度面临重重困境——最困难时,刘氏兄弟甚至找到钟光林,表示“厂子不要了,全交给县上”。但钟光林没有答应,却说“我支持你们搞,天塌下来我顶着”。一句话,给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大家摸着石头过河,靠的就是敢想敢干。”成都市新津区地方志编委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回顾新津民营经济发展史,除了“敢为天下先”,另一个宝贵的精神就是“勇闯险难关”。随着一次次闯关,不少领先的理念也在这里落地。

1992年5月,新津县政府陆续出台《关于对外开放促进经济发展的规定》《关于扩大开放搞活经济的奖励办法》,通过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办事效率,提供土地优惠政策、税费减免、信贷保险扶持及资金奖励等办法吸引外资,鼓励个体企业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优化营商环境。”该负责人说。

同年,省政府批复同意在新津设立希望城。次年,新津又成为“四川省个体私营经济试验区”。一大批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

2002年,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在新津设立,很快吸引了一批浙商企业聚集。2006年10月,川浙合作工业园区正式更名为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园区也被确定为省级开发区。


博物馆内收藏的希望集团营业执照。杨树摄

一场变革 民企“强起来”

从希望城到川浙合作工业园区,再从四川新津工业园区到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从上世纪80年代到今天,脚下这片土地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民营企业的成长史,一部民营企业家开拓进取、拼搏实干的奋斗史。

进入新时期,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又将描绘怎样的新蓝图?千里之外的深圳藏着答案。

不久前,作为当地创新打造的人才引育品牌,“津津希望”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首期专题培训班在深圳资本市场学院正式开班。新津区组织首批民营企业家和企业高管,以及产业功能区、国有平台公司负责人,跨越1700多公里,到改革开放的前沿“求取真经”。

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摇篮”,当年新津孕育了一批优秀的企业家,今天年轻一辈企业家更应该把这份精神传承下去。

经历了“扶起来”“富起来”,如今,民营企业将在党委政府的带领下,进一步“强起来”。承前启后,新津将目光聚焦在新一批企业家身上。

“津津希望”企业上市培育工程正是抓手。工程重点面向新津区上市后备企业或有意愿上市的企业,从2021年起,完成100名企业家、企业高管等资本市场培训,力争3—5年内,新津全区新增上市挂牌企业30家左右,全区上市后备库企业达200家左右。

记者从新津区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20年,新津全区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2.5%,占比位居成都各区(市)县第1位;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65.1%;民营企业税收贡献占全区税收总额的80%以上,纳税百强企业中,民营企业达79户。

如今,民营经济在新津活力更强、势头更盛。

2021年,当地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优化推出了“民营经济十八条”2.0版本,进一步降低政策门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2020年,‘民营经济十八条’政策兑现6000多万元,而今年上半年,企业申请兑现金额已经超过这个数,相信会有更多企业在政策激励下迸发新的活力。”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透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