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调查丨《反食品浪费法》遭遇“执行难题”, 如何破解各方有话说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6-16 04:30:29

赵荣昌 白华宇 四川在线记者 刘佳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都江堰市市场监管局值班人员马刚经历了这样一件事——一位市民举报家附近一场婚宴存在浪费现象,“我和同事赶到现场,没有开‘罚单’,只对涉事企业进行了‘教育’。”马刚说,研判是否存在诱导和误导很难,同时,超过多少的量值才算是明显浪费,也存在“定性”难的问题。马刚告诉记者,这样的情况并非首次。

无独有偶。本月初,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以下简称《反食品浪费法》)颁布实施一个月,川报全媒体发布的《数据+视频/<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一个月,这份问卷调查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得到了广泛关注。调查问卷中,近80%的网友认为目前餐饮浪费行为缺乏明确处罚标准,有超过86%的网友认为存在执法部门“取证难”和公众“举报难”问题。

成效显

“持续利好”达到立法“初心”

6月8日,2021年四川省暨成都市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以“尚俭崇信 守护阳光下的盘中餐”为主题的宣传周活动,一大重点就是倡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加强科普宣传,弘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作为网络订餐服务平台,应该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宣传反浪费法的法治观念,积极参与政府、平台、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共治。”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成都负责人杨博文表示。

针对反食品浪费法实施一个月的调查问卷显示,73.17%的受访者反映,常去的餐饮店门口贴起了宣传页和鼓励顾客不剩饭菜;79.91%的受访者发现,餐饮门店和外卖平台“上线”了餐食分量、规格、建议人数等信息。

四川省委党校法学部副主任、副教授、法学博士郑妮表示,这些“持续利好”的现象,得益于政府、餐饮服务经营者和消费者多方努力,证明《反食品浪费法》的“利好”越来越得到认可,并逐渐开始改变人们的习惯,达到了立法“初心”。

根据调查,65.67%的被调查者反馈,生活中偶尔会有剩菜剩饭等浪费粮食的现象。食品浪费现象主要体现在聚餐超量点餐、婚丧嫁娶等宴请的餐食搭配不合理、自助餐“眼大肚小”等方面。对此,郑妮认为,《反食品浪费法》最大的特征是通过立法的推动,构建起政府部门协作、行业和商会引领、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反食品浪费社会共治机制,为全社会确立了饮食消费、日常食品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

调查问卷显示,93.6%的受访者表示,会主动劝阻亲友剩菜剩饭的现象。“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一直源远流长。”郑妮认为,专门制定法律,让反食品浪费从道德谴责层面上升到法律规范,老百姓会格外注意,避免出现食品浪费,守法的效果体现明显。

执行难

“精准”定性难 对涉事企业“以教育为主”

今年5月底以来,记者先后在成都市崇州市、大邑县、青白江区等地探访时发现,关于“执行难”,马刚的“困惑”并非个案。崇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马永忠坦言,“自《反食品浪费法》出台后,也接到过很多群众反映有浪费现象存在。但是因为没有细则出台,在执法过程中更多的只能从商家是否诱导客人过量点餐等方面进行调查取证,‘只能教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