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甘孜州多举措开展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筑牢“不想腐”堤坝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9-05 19:45:25

张莹 四川在线记者 兰珍

“天远地远不及百姓的思念远,山难路难不及百姓的困扰难。”这是现在色达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下乡走村入户经常说的话。色达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年平均气温-6度,平均海拔4127米,是典型的牧业大县,大部分居民延续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传统,使得色达县面向这一群体在宣传党风廉政建设、畅通群众诉求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难题。

为加大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2017年4月,色达县成立了一支会藏汉双语、懂法律法规、擅群众工作的党风廉政队伍——“马背宣讲队”。通过骑行摩托、骑马和徒步等方式深入牧场和云端小寨,宣讲队倾听民声,宣讲政策,及时为老百姓答疑解惑,传达廉政建设要求,产生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打造出廉政宣传教育“色达模式”。

色达县党风廉政马背宣讲队到牧区宣讲

截至目前,甘孜州共开展“廉洁文化进乡村”活动3700余场次,在边远高寒牧区开展“马背廉政宣传小分队”走进高原牧场2.6万场次,组织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家属参观纪法教育基地和旁听庭审现场,接受“面对面”警示教育200余场次7700余人次,切实让广大干部群众在耳濡目染、寓教于乐中懂政策、晓纪法、明监督。

筑牢“不想腐”堤坝,甘孜州的行动不止如此。为充分发挥查办案件治本作用,甘孜州纪委监委通过拍摄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制作廉政短视频、编印《雪域卫士》教育读本等活动,更形象地传递廉洁思想。同时,充分利用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央纪委网站等媒体对甘孜州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等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不断用身边“活教材”触动“警醒弦”,让党纪法规入脑入心。

以甘孜县为例,该县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挖掘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将廉洁文化融入到展馆内,对干部职工开展廉政文化教育,促使干部职工传承红色精神,引导他们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进一步提高崇德尚廉意识。同时,用好反面教材,深化以案促改,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案为鉴,严守纪法底线。

通过思想引领、舆论引导、警示教育、惩教并举等措施,筑牢各级干部廉洁意识,提高“不想腐”的觉悟。

党的十九大以来,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格落实重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办法,到重大典型案件发案单位召开处分决定暨警示教育会议 311 场次,组织5000余名党员干部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省级廉洁文化基地接受党性教育。同时,重新启用关心关爱“四项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4件4人,为121名干部澄清正名;开展回访教育1891人次,实现被问责人员全覆盖;重新启用领导干部22名,其中县处级干部2名,进一步激发干部干事创业激情,筑牢廉洁意识,构筑不想腐的堤坝。

当前,在反腐败的高压态势下,党员干部队伍的作风实现了基本好转,“四风”问题有所收敛。此外,甘孜州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推进“不想腐”的时候,注重发挥“不敢腐”的威慑和“不能腐”的约束作用,增强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真正把“三不”一体推进做到实处。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