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聚焦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高峰论坛|连平:西部金融中心建设有助于促进内陆共同富裕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9-18 16:30:52

四川在线记者 徐莉莎 摄影 华小峰

“坦白说,建设西部金融中心——10年前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非常谨慎,甚至有保留意见。但是今天我的看法变了,西部金融中心不光要建,还要加快建设步伐!”距出发去机场只有10分钟,连平开始跳出PPT讲起了心里话。

9月18日,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作为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的连平,在会上就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进行了剖析。

连平说,我国金融资源分布不平衡,东部所获得的金融资源远大于西部。从存贷款量看,东部地区存贷款量远大于中西部地区。2021年7月,东部地区存款和贷款余额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58.9%和54.4%,而西部地区仅占17.4%和19.8%。

“西部金融中心是扭转东西部金融发展不平衡、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他分析,区域性金融中心是整个金融市场网络中的关键节点。金融中心一旦形成,将发挥资本集聚和辐射功能,形成产业的扩张和交易的集聚,带动金融中心城市和周边地区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此外,中西部经济发展和开放需要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中西部地区经济崛起,工业化进入中期发展阶段,对外开放尤其是向西开放,对区域性金融中心提出了迫切要求,金融中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连平从经济金融总量、开放经济、国际物流枢纽建设、金融机构体系建设、金融创新程度、金融对开放平台的支持力度等方面剖析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金融中心的可行性。

“但是也要认识到,相较于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东部沿海地区,成渝地区在金融机构服务水平、金融市场体系建设、金融创新能力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连平提示,成与金融体系存在三方面的不足,地方法人机构资本实力不足,缺乏有影响力的全国性银行机构,参与国际竞争能力比较有限;竞争与服务同质化问题依然严重,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创新不足;相关政府配套机制不完善,风险释缓、贴息贴费、地方征信等与沿海发达地区差距明显。

如何补足短板,加快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连平提出,未来推进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要把握一个定位和两个核心基础构建。

上海有最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和大量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的聚集;北京有大量金融机构聚集、银行交易和政策管理优势。连平认为,“当务之急,是明确西部金融中心定位是什么?还想建成和北京、上海一样的吗?”

他建议,成渝地区结合需求和本身经济的特点,打造具有西部经济发展特色的金融中心。

一个月前,上海市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十四五”规划》。他说,这份规划中三分之二的内容都在讲具体应该怎么做,“成渝地区也应该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明晰定位后拿出一份具有可操作性的详实计划”。

金融中心建设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什么?

连平认为,要有一批市场,一大批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的聚集。

“有市场才会有交易、资金、人才,没有市场就谈不上金融中心。”连平认为,目前上海已经具备了完善的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和债券市场。成渝地区未来很难建全国性的外汇市场,债务市场,但可以从资本市场方面发力,结合西部产业特色努力争取在资本市场有所突破,建设一些有特色的交易所。

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方面,连平认为,成渝地区未来要花更多功夫引一批全国性的商业银行,把正在做的业务中心、理财子公司、一些内部中后台机构引到成渝地区来落地。

连平认为,未来中国的银行体系未来快速增长的可能性不大,资本市场发展空间可能性更大。“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突出资本市场,在这个方面多做文章,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此外,成渝地区还要注重中介机构的培育。需要评级机构、评估师机构、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大批中介机构来“润滑”这个市场,为市场的各种交易提供服务。

标签: 聚焦 西部 内陆 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