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成都青白江区“智汇陆港”计划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来源: 四川在线 时间: 2021-09-24 14:30:47

政策亮点点击

打造国际化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和样板区,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

无论引进或走出去,离岸人才成就突出者均可获200万元支持

在海内外广泛设立“陆港”人才工作站,评选“陆港杰出人才奖”“陆港新兴人才奖”“陆港人才友谊奖”

实施重大项目“双招双引”工程,最高奖励5000万元

对于高能级科创平台,按照“一所一策”给予综合支持

四川在线记者 张红霞 陈昊

1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齐集并现场见证成都青白江为推进“碳中和”而对人才战略所做的顶层设计——9月24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南行暨碳中和成都大会开幕式上,《成都市青白江区“智汇陆港”人力资源协同创新行动计划》亮相 。

令人注目的是,青白江区将打造国际化人力资源协同示范和样板区,并设立2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人力资源共享新模式,构建与城市战略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人力资源协同体系。

以国际化格局营造人才生态圈

欲图大业,人才先行。借力特有的“中欧班列”国际网络平台,青白江区着力建设全球格局的人才高地:建立西去欧洲、北上蒙俄、南拓东盟、东联日韩的高层次人才引进体系,在海内外广泛设立“陆港”人才工作站,打造“一核四线多点”人才星空矩阵。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推进人力资源要素交易中心建设,开展“陆港杰出人才奖”“陆港新兴人才奖”“陆港人才友谊奖”评选。

构建国际化离岸孵化“经济圈”。支持海外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和海外人才赴青白江区或区内企业和个人赴海外建立开放实验室、科技孵化器、技术转移中心等创新创业基地,视离岸人才引进数量和基地规模,给予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对重大科技成果在青白江区成功转化的,给予核心研发团队(人员)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

构建国际化优秀青年“朋友圈”。支持青白江区企业在知名高校设立专项奖学金,按奖学金总额的50%给予补贴。对国内“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青白江区就业的,成功回引的海外留学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毕业生来青白江区就业的,根据具体情况给予不同金额的一次性经费支持。

“智汇陆港”计划对国际化人力资源机构、法律服务组织、专家智库、现代金融等第三方服务组织和个人“加盟”青白江,分别设立了从万元级到百万元级的经费支持阶梯。

以产业为核心引培创新创业人才

针对引进产业人才,青白江区实施重大项目“双招双引”工程。聚焦临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开放农业、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依托青白江区重大项目精准引进长期创新创业人才、短期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给予个人最高300万元、团队最高5000万元经费支持。对特别优秀的顶尖团队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支持。

实施产业人才“青优培育”工程、“产业英才计划”。对于该区内企业上规上限上台阶的,给予企业经营管理班子最高200万元经费支持。每年遴选培养一批产业领军人才,按高端聚智类、产业引领类、产业创新类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支持。设立“引才伯乐奖”,对区内企业每引育一名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的,给予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

实施技能人才“工匠传承”工程、“技能人才倍增计划”。对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首席技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的,给予创建单位最高20万元一次性经费支持。对企业引进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落户青白江区并购买社保12个月以上的,分别给予个人和用人企业经费支持。对在市级及以上技能大赛和评定中获奖的,给予个人最高10万元经费支持。

以科技创新培育高能级支持体系

加强研发环节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高能级支持,青白江区对在该区新建的大科学装置、定制式实验室、科研分支机构或新型研发机构的核心研发团队(人员),按照“一所一策”给予综合支持。

青白江区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及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的核心研发团队(人员),给予最高25万元至150万元以经费支持。对新建的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给予最高100万元经费支持。

对获得中国专利金奖、银奖、优秀奖的,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支持的,青白江区给予专利权人最高50万元经费支持。

另外,青白江对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基地、教育服务体系、医疗卫健体系、人才安居体系、人才服务体系等关联系统,也分别制定了不同层次、不同金额的经费支持方案。

标签: 成都 青白江 智汇 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