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在“增”字上下功夫,四川全力推动2022届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1-12-10 21:34:31

四川在线记者 江芸涵

12月10日,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征兵办联合召开2022届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全力推动我省2022届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

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跃居全国前列

四川在线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面对异常严峻复杂的形势,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相关部门和各高校主动作为、勇毅前行,全省2021届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跃居全国前列、排名较去年上升。

据介绍,我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2021届毕业生到重庆就业1.15万余人,较去年同期增加1200余人;全面推行高校毕业生网上签约与毕业去向登记改革,我省网签高校覆盖率达到80.67%;进一步加大大学生应征入伍征集力度,全年大学生应征入伍较去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各高校积极拓展市场化就业渠道,全省高校举办各级各类线上线下招聘会1万余场(次),累计提供岗位140万余个;对脱贫户家庭毕业生、残疾毕业生等重点群体持续开展“一对一”帮扶,实施“一人一策”,截至8月底,重点群体毕业去向落实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会上,四川大学,泸州市人社局,郫都区人武部、区征兵办的相关负责人和西南石油大学辅导员代表从不同角度介绍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征兵工作的经验做法。

在巩固中增添新举措,提升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

会议指出,新的一年,世界局势变乱交织、世纪疫情全球流行、全球挑战层出不穷,作为人口和教育大省,稳就业的任务异常艰巨、十分繁重。面对严峻复杂的就业形势,各地各高校既要坚定信心,更要居安思危,坚持问题导向,采取务实举措,及早部署谋划,抓住各种机遇,调动各种力量,千方百计确保毕业生就业局势稳定。

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邹瑾要求,教育部门和高校在巩固传统就业门路的基础上,要在“增”字上做文章、挖潜力、扩空间,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就业观教育,强化部门协同联动,进一步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效性。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以及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作出的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定带来的战略机遇,积极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输送更多毕业生到部队建功立业,支持和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与行业企业建立人才供需机制、协同育人机制,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实践活动,全面落实优惠政策,促进创新创业项目落地发展,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2022年,教育厅将探索实施招生专业“红黄牌”制度,拟对少数“入口不旺、出口也不畅”的专业削减招生计划,直至停招。加强毕业生就业思政教育,帮助毕业生校正就业观、成才观。扩大见习规模,提高见习质量,把有需求的毕业生都组织到见习活动中去,助力尽快融入社会。

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创新服务手段,丰富服务内容,积极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宣传好各类政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推送就业岗位信息。切实加强校园招聘市场建设,为毕业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继续把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各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督查事项,继续将就业工作开展情况与招生计划挂钩、与绩效考核挂钩、与经费拨款挂钩,定期通报就业工作不力、就业进展滞后的高校,适时开展就业约谈。继续加强就业签约统计核查,防止就业数据注水、失真。

省人社厅副厅长田杰要求,各地人社部门要充分发挥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体制机制优势,协调各方用好就业支持政策,在稳定公共部门岗位、拓展市场就业渠道、强化基层就业引领上下功夫,提供更充分的就业机会。毕业生在校期间人员集中,便于组织。各地人社部门要主动对接教育部门以及驻地高校,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将更多优质服务资源向校内延伸。各地要为未就业毕业生及失业青年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夯实实名管理基础,实施精准化就业帮扶,提供有效就业服务,推动青年失业率稳中有降。

省军区动员局局长、省征兵办公室主任吴弟伦牙要求,各级兵役机关要结合实际,细化制定征兵准备工作方案,科学筹划部署宣传发动、应征报名、初检初考、征集实施等工作。各地兵役机关要同教育、人社等部门紧密配合深入高校和技工院校,广泛开展“征兵宣传进校园”“征兵宣传月”“政策咨询周”等活动,抓住求职应聘关键期和放假离校前动员黄金期,重点针对各类毕业生和高校毕业班学生开展精准宣传,下大力气挖掘毕业生征集潜力。当前兵役工作正处于改革发展转型的重要阶段,要注重创新驱动,把法定责任落实好,把激励政策运用好,把技能人才预征好,把量化定兵推行好,促进长效规范运行。

(摄影 陈朝和)

标签: 高质量 高校毕业生 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