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改名“川渝行” 背后是“双圈”节能环保大市场
四川在线记者 张彧希
12月16日,2021年四川省节能环保品牌推广川渝行(内江站)活动启动。作为节能环保品牌推广四川行系列活动的收官之战,“四川行”更名为“川渝行”,一字之差,让这场活动备受关注。
鲍安华 摄
当天,两地经信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产业联盟、职业院校的代表们共聚一堂,探讨川渝两地产业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共商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不同,会场之外的展场上,首次出现了重庆企业的身影。60余家参展企业中,有重庆京天能源投资有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零碳未来(重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24家企业前来参展。“我们是为了推广节能环保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拓展企业节能环保产品及技术服务的市场空间。” 重庆京天能源投资有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此前两天,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召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同步启动。在联合行动十大重点任务中,“区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被放在重要位置。“四川行”升级为“川渝行”,体现出了新风向。
节能环保产业涉及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等,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吸纳就业能力强,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明显。从产业基础来看,川渝两地合作空间和潜力不小。
“十三五”期间,重庆市节能环保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产业发展增速明显加快,节能环保企业数量超过1500家,产品类别增长2.5倍,营业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28.5%提高到2020年的46.6%。“重庆节能环保产业在环保综合服务、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技术装备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现有高新技术企业222家,上市公司22家。”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杨正华说。
在四川,节能环保产业被纳入全省“5+1”现代工业体系16个重点领域之一加快培育。2020年,全省节能环保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118.8亿元,纳入监测的节能环保规上工业企业1100余户,5个市(州)节能环保产业规上工业营业收入超过100亿元。“目前,已初步形成以成都、自贡为重点的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基地,以及德阳、绵阳、内江等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集聚区。”四川省经信厅副厅长伍定说,四川已逐步构建起跨领域、跨行业、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的产业发展格局。
然而,两地依然存在环保企业“小散弱”、节能环保装备、产品生产制造短板明显、产业集聚效应不明显,以及产业竞争能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高、发展后劲有待增强等短板。强合作、补短板,在两地参会者看来,这也给今后的合作带来了新空间。
“我们将立足川渝两地产业优势及资源禀赋,实施川渝环保产业一体化推进行动计划。”杨正华说,将统筹两地现有节能环保产业园区和集聚区产业方向,由单纯招商引资向引资、引智、引技转变。并力争在毗邻地区培育一批创新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规模效益显著的产业集聚区。
同时,培育龙头企业,促进川渝产业集聚提升进入双方视野。“我们将强化两地龙头企业合作共建,完善龙头企业上下游产业链条,支持成长为全国性环保龙头企业,力争成为行业标杆。”杨正华说。
此外,双方还将优化统筹川渝两地政策支持体系,以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并坚持创新驱动,通过加大软硬件投入做好川渝两地环保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