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丨千年古县如何“跑”出文旅发展加速度?
四川在线记者 范芮菱 摄影报道
12月17日,一场长江文化探寻之旅,在酒城泸州展开。
当天,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湖南五省市网信办和新华网共同主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四川站启动,来自中央、省市媒体记者来到泸州市泸县,感受当地的龙文化和石刻文化,挖掘长江文化蕴涵的历史和现代价值。
修好“内功”
做强千年古县文化内涵
泸县是全国100个“千年古县”之一,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这种历史感,在其建筑中得以深刻展现。
在泸县县城北郊的九曲河上,一座修建于明代早期的洪武年间的石板梁桥,吸引了媒体记者的注意。
龙脑桥
“这是我们泸县的‘宝贝 ’龙脑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大的龙雕石板梁桥。”伴着讲解声,大家纷纷走近龙脑桥,欣赏桥上的石雕,并拿出手机、相机将画面定格。
龙脑桥现桥长54米,共有12个桥墩。中间八个桥墩分别雕有龙、麒麟、青狮、大象四种吉祥兽物,石雕动物的脊背凹槽上安置桥面石板,桥的一侧露出动物头部,一侧露出尾部。这些神兽有的嘴衔绶带,有的脚踏绣球,有的足踩玉圭,无不生动传神,各具特色。除了龙脑桥外,还有180余座与龙元素有关的桥梁分布在泸县的大小河溪上。
“如此丰富的龙元素和桥梁建筑,与泸县的地理位置息息相关。凭借长沱两江之利,泸县历史上就是区域物资集散地和川南经济文化中心,宋明时期更是中国著名的33个商业都会之一。发达的水运交通,滋养当地特色文化生根发芽。”东方文化研究会龙文化研究院院长游书勇介绍,龙脑桥正是位于古代泸州到隆昌、成都的古道之上。
龙脑桥桥墩雕四种吉祥兽物
尽管已经成功创建AAAA级旅游景区,但龙桥文化生态园的业态和景点仍在不断“提档升级”。
“作为中国龙文化之乡,泸县的龙雕、龙桥、龙舞等元素具有独特性,然而,如何将龙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找到吸引游客、打动游客的价值点,还需要对‘龙’元素进行深度挖掘、梳理和研究,进行系统的思考和谋划。”泸县龙桥文化生态园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做好“内容”,也需持续提升泸县“龙之乡”的知名度。“我们将聚焦节假日等重要节点,推出特色民俗文化活动和产品,吸引更多乘客来到泸县,感受龙文化,传播龙之乡。”
泸县有历史悠久的“龙文化”
利用高铁
酝酿文旅发展新变化
“没想到古代的石刻能够如此生动、形象、活泼,彷佛梦回宋代年间。”当天,在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里,形态各异、生动非凡的神兽,身着铠甲、穿罩袍服的武士,手执酒壶、果盘等物件的女侍仆等精美石刻,让媒体记者感叹连连。
这座西南唯一的宋代石刻专题博物馆,位于泸县玉蟾温泉度假区,现有馆藏文物1.4万余件,其中珍贵文物550件,文物囊括玉器、陶器、钱币、石器、石刻、书法、绘画等26个种类。而博物馆中的宋代石刻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技艺精湛。
宋代高浮雕朱雀石刻
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馆长梁杨介绍,泸县宋代石刻,主要来源于当时的石室墓葬。当前,泸县已有三处宋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泸县石刻博物馆收藏的宋代石刻达到1000余件,是全省收藏宋代石刻等级最高、数量最多的地方。
“石刻对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以及丧葬习俗等方面都有反映,是非常重要的宋代历史的印证。出土的石刻,展现了有南宋时期的人文风情、建筑风格、家具特点等,是一幅南宋社会历史画卷。”梁杨说。
今年6月28日,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开通后,给泸县的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这座“千年古县”也在酝酿着新的变化。
宋代石刻博物馆中的宋代武士
立足于让文物“活”起来,四川泸县宋代石刻博物馆正通过“博物馆+”的模式,提供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如博物馆与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灵活多样的博物馆课程、项目,开展研学游,吸引广大青少年朋友走进博物馆;或利用新媒体领域开辟线上展览、网络直播等模式,探索新方向;通过打造数字博物馆,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将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到广阔的网络世界。
川南城市连线织网,泸县还在谋划和绵泸高铁内自泸段的内江、自贡等沿线区县推出高铁旅游线路。同时,还计划将泸县文旅的宣传进行前置,不仅在泸县高铁站,还要在成都等高铁站宣传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