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房子”变“钱袋子”,他们用金融平台盘活农村闲置资产
四川在线记者 高杲
“不仅解决了难题,还带来了更多的收入。”近日,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菜利村6社一宗闲置厂房在成都农交所宜宾所成功挂牌流转,成为宜宾当地流转的首宗农村闲置资产项目,为该村带来一笔总额为40万元的收入,这让该村支部书记黄祖彬异常高兴。
这宗厂房是该村的保管室,闲置多年,四周已经长满了杂草,不仅得不到任何使用,还存在安全隐患。一直以来,黄祖彬都想把它出租,但打听了一圈,村里没人愿意接受。
与此同时,从事再生资源回收处置业务的资阳个体户王鑫也在宜宾市寻找厂房,因为行业需要,他希望厂房离市区较近且交通便利,但满足上述条件的厂房每年租金则需要8万元左右,租10年要支出80万元的费用,这让他十分头疼。
但一项制度的创新——宅基地“三权分置”,让两者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这一创新的制度,引发了广泛的关注。所谓宅基地“三权分置”,即落实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和农民房屋财产权,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在‘三权分置’以前,农村宅基地只能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流转,这样十分不利于吸引社会资本、创新创业人才和新产业新业态参与乡村振兴。”成都农交所相关负责人提到,在这一制度提出之后,成都率先开展改革试点,随后在全省推动建立农村产权交易统一大平台,为闲置资产处置变现提供支撑。
“农户既可以将农房的租赁权代替抵押权,进行融资用于生产;也可以选择把农房承租给他人,自己直接收租。”上述负责人同时也提到,盘活农村闲置土地更好的发展方式是由集体经济组织对资源进行整体打包,和外来的投资主体合作,然后进行收益分配,这样村民可以持续性分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
黄祖彬正在组织村民统计全村闲置资产,他算了一笔账,将闲置厂房租给王鑫为全村带来每年4万元,总额40万元的收入,如果更多闲置资产进行流传,村民的收入将进一步提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