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进行时 南充如何做好全年稳粮保供?
王玉贵 摄
四川在线记者 蒲南溪
“注意坡度太高了不得行,同时注意要划定二米二的带,玉米和大豆的间隔是六十公分……”2月16日,在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南充农科院大豆所所长吴海英一行到春耕现场,指导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立春至今,南充各地不误农时,田间地头已经处处是劳作的身影。旋耕机在翻耕水田,农民在为刚刚播种的玉米种子覆膜,保障它们“平安”度过倒春寒,青青的小麦苗更是穿越寒冬探出了少年般的活力。
年复一年的耕作背后,有新的变化。撂荒的土地复耕了、田间劳作的机械化水平提高了、通过技术指导粮食产量增加了。去年南充粮食总播面、总产量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位、第二位,今年更是定下目标——全年粮食播面达到全年实现粮食播面850万亩、产量318.7万吨,实现“八连增”。一年之计在于春,南充如何发力?记者在春耕现场进行了探访。
王玉贵 摄
治理荒废
“沉睡的土地”焕发活力
2月16日,南充市嘉陵区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内,数辆大型机械正在翻耕农田,村民趟着泥水修整稻田,为育秧做好准备。这些即将变为良田的土地,有的曾一度荒废,沉睡了好些个寂寞春秋。
不仅是嘉陵区,去年以来,南充紧盯耕地保护不放松,守好“耕地红线”,全市撂荒地复耕复种面积达19.8万亩,超年初治理目标14.1个百分点。
为什么撂荒?南充市农业农村局分析总结,主要原因是:大量青壮年都外出务工,农村大都是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种粮的投入产出比较低,收益低……
如何破题?促成20.1万亩撂荒地复耕,让复耕的土地保持活力,不再沉睡?南充各地纷纷拿出实招硬招。
在阆中,截至去年3月,撂荒耕地存量60439亩。到当年底,累计复耕51673亩,综合治理率达85.5%。而治理的关键就在于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了“拾荒”主力军。
近日,阆中市水观镇永安粮油专合社理事长张全安指着身后大片黄土地说,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荒地。土地专合社承包了这800亩荒山荒坡后,花大气力进行了复垦,种植小麦和水稻,今年就该进入收获期了。而像“永安”这样主动承担起撂荒土地复垦的专合社、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在阆中有214家。
为调动“主力军”活力,阆中想出了既“推”又“逼”的办法。明确方案和具体的奖补措施,同时严格监管,撂荒2年以上的不纳入补贴范围,倒逼农户自行复耕、委托代耕或流转复耕。土地增产增收的“出路”何在?订单农业和延伸产业链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比如永安粮油专合社,他们用种植的高粱进行酿酒,销售也不愁。”阆中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陈静说。
今年年初,蓬安县也定下了确保撂荒耕地复耕复种面积达95%以上的目标,复耕任务落实到乡镇。同样规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与农民保护耕地责任挂钩,促进土地流转、撂荒地村集体共管等政策,强化技术及气象服务,全力防止土地再次撂荒。
王玉贵 摄
强化优势
推进现代化粮油产业园建设
2月18日,走在位于仪陇县双胜镇的仪陇县粮油现代农业产业园内,这里地势平坦、道路通畅、沟渠相连,绿油油的麦田成片,生机勃勃,长势喜人。
“县农技站专家给我们带来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科学化种植,小麦长势非常不错。”仪陇县勇旗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勇旗介绍,他今年种植的800余亩小麦,预计亩产能达到350公斤。
“通过实施田间管理精细化、生产过程科技化、助农服务社会化的方式,推动粮油种植大户培养和小春粮食生产示范点建设,达到我县粮油产业规模发展、融合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仪陇县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杨建华说。
提升生产能力、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南充粮油产业园的共同目标。今年南充计划完成48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并且全部用于粮食生产,做到“良田粮用”。
“去年我们启动了粮油安全产业带的建设,在主要交通要道和沿江区域,今年进一步落实,预计十四五期间达到300万亩的体量。”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杜晓宇介绍,田成方、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土壤肥、无污染、高稳产,将是产业带的“高标准”标配。
在即将通车的顺蓬营一级公路旁,营山县东升镇朝阳村的高标准农田内,油菜花纷纷开放。这里正是粮油产业安全带建设的一部分。营山县农技站站长胡强介绍,大园区环线建设一共13万亩,目前朝阳村核心区已建成4万亩,预计今年水稻产量将达到2.2万吨。
攻克技术难点
加强科技人员示范支持
小春生产如火如荼,大春生产也已拉开序幕,田间管理十分重要。从正月初七上班第一天开始,南充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刘利和同事们就开始“打仗”了。2月14日这天,刘利要去的地方是南部县南隆街道石宝地村和大山湾村,都是典型的深丘村。
每块田地都有不同的情况,刘利和同事们挨个儿查看,给村民们想办法、出主意、解答疑惑,神情专注、一丝不苟。“老乡,现在正是小麦壮苗的时期,要注意追施拔节肥。”
“啥子拔节肥哟,以前就只在点麦种时往窝窝里撒点肥,不晓得还要有这些。”村民们显然对这些“高科技”不了解。刘利想了想说:“就好比十二三岁细娃儿,正长身体,更需要营养。只有底子打好了,麦子才能长得更好。”“对头,还是你们懂科学。”
春耕进行时的南充,田间地头都有农业科技工作者身影。“今年南充要扩种26万亩大豆,主要通过推广春玉米夏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来实现。”2月16日,正在龙蟠镇现场指导吴海英告诉记者,“春玉米已经陆续播种,现在要抓紧时间把种植大豆的空间留好,等到五六月份收获玉米时,正好播种大豆。”套种技术可以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每亩多收近400斤大豆。
“带状复合套种是保障大豆产量的关键点,水稻育秧方面我们从去年开始也邀请了专家来现场指导。”杜晓宇说,3月份是水稻育秧的关键期,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副院长、水稻栽培专家任万军团队将到南充示范育秧技术。
“春耕是水稻种植最关键的时期,南充的特点是丘陵区粮食大市,最关键的就是机械化生产,这同样也是南充最突出的短板。”任万军说,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是机械化生产的三大难点。在目前的育秧环节,无纺布覆盖就是最可靠的技术;插秧难关则采用“减穴稳苗”,可以减少漏插现象的发生,提高稻田的通风透光度;田间管理则进一步推广无人机施肥追肥。“通过解决这些难关,去年我们在南部县寒坡乡的示范田,水稻产量提高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