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全球观察:心中若能容丘壑,笔下方能汇山河——观《只此青绿》有感|西岭雪·剧评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2-07-18 21:46:42

寸言

《只此青绿》剧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兜兜转转、峰回路转,本来以为只此遗憾的"青绿″,在各种机缘巧合下让我看到了全貌。虽然现场看舞剧的机会并不算多,但是我想说,在我看过的各类演出中,《只此青绿》独占鳌头。剧情、表演、灯光、舞美、音乐、审美、服装、意境、立意……都绝对是近年来的巅峰之作。

《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以展卷、问纂、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等篇章为纲目,讲述了一位故宫青年研究员穿越回北宋,以展卷人的视角,窥见画家王希孟创作《千里江山图》的故事,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与传承展现得淋漓尽致。区别于许多舞剧,《只此青绿》的故事相对完整,从开场展卷人与王希孟隔空相遇,到最后与其在展柜对望致谢,中间每一章出现的每一个充满意象的人:纂刻人、织绢人、磨石人、制笔人、制墨人……将古时作画的要素串联,再通过王希孟呕心沥血的创作经历,以及青绿作为千里江山的象征,将整个舞剧联通,也成为古今时空的连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感知到这部国宝级作品的来之不易,也读懂为何这幅画会从古至今牵动着中国人的情感。但它的剧情又不是那种常见的冲突强烈的叙述,而是呼唤着观众自行去发现美,那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需要观众心慢下来、静下来,去细细体会。所以被定义为舞蹈诗剧,而非单纯的舞剧,整个剧充满古典诗意,以意念的流动构建起了剧中的精神世界,其中的人物皆因念而起、随心而动、有感而发。

如果要细写,我觉得《只此青绿》要写一个系列,每一篇章,每种元素都可以写出一篇论文来。在这里,我主要记录一些最触动我的地方。

刚柔并济。就从"青绿腰"说起,我是跳过舞的人,如果没有腿和腰部的力量支撑,那看似柔软至极的"青绿腰",是不可能达到九十度的。还有青绿和入画的每一步都是半蹲式,看似简单,但其实底盘是用了不少力量在控制。除了"青绿腰",还有一系列充满刚柔之气的造型:静待、望月、落云、垂思、独步……让人觉得青绿整个舞蹈是端庄甚至庄重的,这也符合其象征物:层峦叠嶂的山。那么稳重大气,不可撼动,也那么苍茫深远,充满时空的穿透力。几个篇章,既有问纂、寻石、淬墨的极度阳刚,也有唱丝、习笔的柔美至极,更有入画的刚柔相融,就像《千里江山图》,既有巍峨的高峰,也有远处如眉如黛的连绵,既有棱角锐利的山崖岩石,也有微澜起伏、烟波浩渺的江河,那么自然流畅。

《只此青绿》剧照

构图审美。舞剧的光影舞美以及构图让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多层圆形移动的舞台,三层圆弧形的屏风,不断起落变换,颇有太极图的意象。犹记一场希孟、青绿和展卷人的三人舞,上中下的舞姿与构图,像这世间天地人的联通,在不断变换中最终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幕和灯光的运用,演员们婀娜多姿的身影,形成了如同画卷般的人物风景,美轮美奂。中国山水画的高远、深远、平远,不仅在《千里江山图》中,也在《只此青绿》中,前中后景、黄金分割线、中轴线对称、留白,你能在画作中见到的章法和构图:远近、虚实 、疏密、聚散、开合、藏露、均衡、呼应等等,《只此青绿》中都能见到。

国色之美。从春晚的"青绿"开始,就已经让人惊艳。没想到舞剧里的颜色更是丰富多彩,也正如希孟在《千里江山图》中所用的重彩:朱砂、赭石、砗磲、石青和孔雀石,再加之在绢丝上作画,经历了千年时光的沉淀,依然历久弥新,甚至发着宝石般的光芒。唱丝是我除了"青绿"之外很喜欢的篇章,绢丝的色泽白到发亮,有点像画作中的砗磲,带来一阵温柔清新之感,让人眼前一亮。"青绿"不用多说,正是江山图中山峦的颜色,孔雀石和石青渐变,像极了薄雾中层层叠叠的远山。我时常觉得,中国色是最美最有诗意颜色,光蓝色就有黛、靛、青、碧等数十种,很多颜色如果不配合传统文字都无法描述出来。但《只此青绿》为我们展现了这种色之美。最令人震撼的是入画,我原以为就是青绿的服装,仔细看并不是,而是江山图五种颜色的融合。当所有“山峦”围绕着希孟起伏时,《千里江山图》也缓缓在我们眼前展开。

理想追求。《只此青绿》如果仅仅是视觉盛宴,只是诗般叙事,在我这里还达不到巅峰二字。但它高就高在其内在能量精神的传递。许多现场的观众都落泪了,是太美太盛大了吗?我觉得不单单于此,而是里面一些精神文化层面的东西引起了我们的共鸣和崇敬。历代的工匠精神,孜孜不倦的文博学者,天才少年经历无数挫败后的坚韧不屈……他们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追求而坚持坚定着。而正是这些人,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才让我们中华文化屹立于不败之地。而一个人的成功成就我们经常很容易就看到,比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让我们永远记住了这个十八岁的热切而又生猛的天才少年,但他成功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前赴后继,是中华文明的传承延续,这又回到了《只此青绿》的篇章,如果没有笔、墨、色、绢、纂……又何来的中国画,如果没有那些匠人的呕心沥血,又怎会有如今我们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心中若能容丘壑,笔下方能汇山河。取之于山河绘山河,取之于民用于民,取之于道用于道,此乃吾辈当敬当为之事。

正如编导韩真所说:“《只此青绿》对《千里江山图》的演绎是层层递进的,看第一层的时候,是青绿设色之美;第二层的时候,是江河日月之美;第三层的时候,是希孟创作时呕心沥血的艺术之美;再往下一层的时候,可能是工艺人对于他们这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之美;再无限层地往下剖下去,可能就是中华五千年文明之美。”而我们每一位观众如果能从只此青绿中看到这层层之美,我想对每个人来说就是收获和成长。

《只此青绿》,舞绘的是千里江山,展现的是山河气魄,传承的精神文化。无名无款,只此一卷,青绿千载,山河无垠。

(主办方供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