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频道 > 导读 >

在海拔3300多米处讲杜诗 阿来:杜甫和这些诗人一往情深地歌颂西边远山

来源: 川观新闻 时间: 2022-10-29 17:35:34

四川在线记者 肖姗姗


(相关资料图)

海拔500多米、海拔3300多米、海拔6200多米……这是地理空间的上升,更是精神空间的上升。而这个上升,来自于杜甫,更来自于阿来。

10月29日,由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上行文化主办的阿来系列讲座——“杜甫 成都 诗”第九讲在海拔3300多米的四姑娘山脚下,在6200多米的幺妹峰的凝视下,大气开场。著名作家阿来以“西岭千秋雪”为主题,讲解了包括《绝句四首》《和严大夫军城早秋》《怀锦水居止二首》等杜甫描写西山和雪的经典诗词,再现了当时的历史人文景观,自然生态风貌。

阿来(陈羽啸摄)

杜甫西望

目之所及处有群山连绵

阿来以非常诗意的开场白,巧妙地将杜甫、杜诗与四姑娘山联系在了一起,“公元764年,春天将尽,夏天将到的时分,杜甫站在成都浣花溪畔,那个地方海拔500多米,今天我们带着他的诗,来到了海拔3300米左右的高度。而我们背后巍峨的四姑娘山海拔,云遮住那一块地方,6200多米。我想,从500多米到3000多米,再到6000多米,不断地这种海拔上升,带来的,除了一种地理空间上的自然呈现以外,更重要的还意味着我们人在精神空间上的一种追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在成都西望雪山写下的这首绝句,将阿来和“杜甫 成都 诗”的讲座带到了四姑娘山,那么,西岭,是不是就是四姑娘山?阿来说,西岭并非实指,在唐代的典籍中是泛指,那时候没有这么精确的对于自然地理的认知,所以在西边,从成都平原能够望见的这一群山,都叫西山或者西岭,是一个非常广大的范围。那为什么杜甫不直接说西山,而以西岭唤之?“直接写山不合适,唐代的诗词要讲音韵、平仄,所以用‘岭’替代‘山’。而且杜甫在诗后面还加了一个注,西山白雪四时不消。说明他当时并不是要特指一座叫‘西岭’的山,确确实实是一个广泛的西部群山的泛指。”

讲座现场(陈羽啸摄)

众所周知,杜甫流浪到成都,能够在此起草堂,过安闲的生活,对他照顾最多的人是严武,剑南西川节度使。阿来提到了严武所写的《军城早秋》,“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里面所提到的“西山”也是泛指的西部群山,而杜甫看到立刻写了一首《和严大夫军城早秋》,“已收滴博云间戍,更夺蓬婆雪外城。”阿来说,滴博和蓬婆都是地名,也都是西山,“滴博是哪里?就是茂县以外的一座山,叫滴博岭。蓬婆就是今天的鹧鸪山,我们去马尔康就会翻越鹧鸪山。”

764年,杜甫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写下《和军城早秋》。他没想到的是,765年,他的至交严武在任上暴病离世,年仅40岁。“最佑护杜甫的人不在了,杜甫离开成都,顺长江往下,走到云阳,抱病养病,那时候他就想起四川好,写了几首怀念成都的诗,《怀锦水居止二首》就是那个时候所作。”阿来吟诵道:“雪岭界天白,锦城曛日黄。”杜甫又想起了在成都西望看到的雪山,而且记忆还那么深刻,所以非常生动地刻画了天际线和太阳,“界天白是什么意思?就是把天和地分开。雪山将天与地分开,形成了美妙的天际线。下一句曛日黄,成都平原经常有雾,日出或者是日落,看不到金光万道,雾气迷蒙中,太阳就像煎鸡蛋一样,所以叫曛,烟熏的那种黄,那也是一种美。”阿来笑言,他常常在欣赏这样的景色时,就想起煎鸡蛋,快熟了,蛋心微微荡漾。

中外诗人一往情深

笔下西山壮阔雄奇

除了杜甫描写西山和雪山的诗词,阿来还列举了历代其他诗人的“西山诗”。比如女诗人薛涛的《筹边楼》,“平临云鸟八窗秋,壮压西川四十州。诸将莫贪羌族马,最高层处见边头。”这是薛涛被发配到松州时写下的边塞诗,阿来觉得这比她其他温婉哀怨的爱情诗都要好,“这首跟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做一个对比,杜甫从低处往高处望,薛涛在筹边楼从高处回望低处,回望四川盆地,写出了另一种苍茫壮阔的气势。”

阿来(陈羽啸摄)

又说杜甫的好友岑参,也写下了一首经典的诗,记录雪山胜景。《陪狄员外早秋登府西楼,因呈院中诸公》,“登上西楼干什么呢?就是西望雪山。”阿来解析道,古时的成都城里有一座张仪楼,岑参西望雪山登上了这个楼。“'常爱张仪楼,西山正相当。千峰带积雪,百里临城墙。烟氛扫晴空,草树映朝光。'只要登上这个楼往西一望,西面的雪山就像在面前一样,相当,就像站在面前一样。但是过去雪山的雪可能多一点,更重要的是那时候空气透明度高得多,比今天成都看见的西山景象恐怕还要更壮观一些。”阿来直言,西山在这里仍然是一个泛指,但视觉中心应该就是四姑娘山,因为它最高,海拔6200多米。

除了中国的诗人,竟然还有一个在成都学佛的日本和尚雪村友梅也写下了吟诵西山的诗词,“斜日断云千里目,皑皑积雪是蓬婆。”斜日把云霞截断了,但其实断的不是云,是诗人的视线被西山挡住了。蓬婆,雪村友梅也提到了杜甫诗里的这座山,鹧鸪山。雪村友梅还写下了一首《雪山吟:别锦里诸友》,阿来指着身后的四姑娘山说:“里面那句‘又爱雪山云,披絮帽一片之轮困。’雪山经常戴一顶帽子,你们看,现在的幺妹峰最高处被云遮挡,是不是很像一顶帽子?”众人的目光齐齐聚焦,惊叹:“的确像,太神奇了!”阿来感叹:“一个日本和尚曾经这样一往情深地加入过对成都这座雪山下的城市的歌颂,他将西边远山的自然之美、雄奇之美描绘得淋漓尽致。”

存敬畏之心

于大自然深处感悟美与永恒

讲述了这么多描写西山、雪山的诗词,阿来希望传递给读者的,远远不是赏析字词句那么简单。”从杜甫到雪村友梅,杜甫写诗是764年,雪村友梅是1327年。西山以及西山中一座山具体的名字和积雪,过了600年再一次出现,这说明什么?我们经常讲自然山河,相对人的生命而言,是一个永恒的存在。苏东坡在《赤壁赋》中,写下‘渺沧海之一粟’。时间和自然界这么大,我们必须对自然有敬畏之心。对大自然不应一味地开发,而要珍爱和维护,这才是真正不断革新、不断前进的自然观。”

讲座现场(陈羽啸摄)

在四姑娘山开这场讲座,正是阿来对自然山水的致敬。“它的自然之美,被保护得很好。它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奔跑的野兽,飞翔的群鸟,在春夏秋冬四季流变的草树云山……这里的很多草是一年生,一年就是它的一生,我们可以通过草的萌发、枯萎,在365天小的时间段里,感受短暂却美丽的生命绽放。”阿来直言,希望所有人进入这里时,都要学会去欣赏草木花鸟那种普遍的广泛的美,更要去感受它内在的那种生命节律。“什么叫永恒?什么叫美丽?我想更多的时候都来自于大自然无声的言教。”

标签: 一往情深